最新消息
千封家书演绎两岸血缘亲情
发布时间:2006-05-24
记者从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获悉,截至2006年5月24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抢救民间家书活动,共收到来自海内外的家书3.51万封,其中海峡两岸的通信近千封。
“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在那些主要依靠纸上传情的岁月,一封封往来于海峡两岸的家书,字字关情,诉说着离别的痛苦,寄托着无尽的思念。这些家书反映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日夜盼望和平统一的思想情感。
组委会收到的最早的两岸家书写于1894年,是北京的程里尧先生捐赠的。这封家书是他的祖父程稚周写给他的伯父的,全文5000多字。内容主要是程稚周训诫其次子戒骄戒躁,以传统的道德观做人做学问。程稚周应朋友之邀赴台湾从事文字工作,后卒于台湾。这封家书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是程氏家族留下的祖父惟一的一封家书,写于台湾割让之前,说明那时两岸的交流已非常频繁。
多数两岸家书写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吉林市的马友联先生从小与二姐失散,但他坚信二姐还活着,后来到处刊登寻人启事,寻找了27年,终于在台湾找到了离家近40年的二姐。此后,双方通信不断。他先是捐出了姐姐从台湾写来的20封家书,后来又打电话给二姐,把他写给二姐的20多封家书也从台湾寄回大陆,捐给了组委会。二姐马友德在第一封家书中写道:“家书抵万金,虽是欲哭无泪,我看了又看,不知看了多少次。想要快点告诉你们我还活在这个世界上,让你们知道离家四十年的游子如今的情况。……如今不知家里情况如何?爸爸还健在吗?母亲呢?友光呢?你没提他在哪方面做事。家驹是我没见过的弟弟,他知道我吗?你离大姐家远不远,你们是否常见面?奶奶是哪一年去世的,她走的时候还想我吗?离家这些年我时常会在梦里回家,每年过年时,还有清明我都会烧点纸给妈。随信寄几张照片给你们,看看还认识我吗?”
旅居台南县永康市的张天保老人亲自寄来了他写给母亲和弟弟的多封家书,其中有说不尽的思乡之苦。他在1988年6月18日的一封家书中说:“连接家信,知道妈很关心儿在台的家庭状况。因儿未再婚,二十年前准备随时返乡,根本无再婚念头。十五年前想到传宗接代,一因对象难求(多是二十岁以下的女孩),二是经济条件太差(月收入是一般人的十分之一),儿不忍心害人害己就拖下来了。十年前经济条件改善后,年龄、文化水平,及人生阅历相配的对象更难找了。从此,以帮助邻居的孩子成长为乐,反正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现在,张天保老人认养了10多个孤寡儿童,在爱心的滋养下颐养天年。
另据了解,由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和新华出版社联手精心打造的民间家书第一辑《家书抵万金》已经面世。该书由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题写书名,其中收录了5封两岸家书和相关人物的感人故事,字里行间洋溢着割不断的骨肉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