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消息/

沉痛悼念季羡林先生

发布时间:2009-07-13



    本网讯:抢救中国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顾问,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国际著名东方学家、印度学家、梵语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教育家季羡林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7月11日上午9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为表达北大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季羡林先生的深切哀思和悼念,7月12日到7月17日,北京大学在百周年纪念讲堂纪念大厅设立季羡林先生灵堂,每日9:00—17:00开放,接受广大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吊唁。
    季羡林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09年7月19日(星期日)10时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举行。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字希逋,又字齐奘。早年留学欧洲,上世纪40年代回国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建树卓著。他精通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多种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从事吐火罗语研究的学者之一。他驰骋于多种学术领域,翻译了大量梵语著作和德、英等国经典,尤其是印度古典文学经典《沙恭达罗》以及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罗摩衍那》等,并撰写了大量的研究著作。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不仅体现了他学贯中西、汇通古今的才能,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和精神追求的反映。
    季羡林先生是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他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多种学术职务。
    季羡林先生的主要著作有:《〈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1941年,系统总结了小乘佛教律典《大事》偈颂所用混合梵语中动词的各种形态调整)、《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1944年,发现并证明了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是中世印度西北方言健陀罗语的特点之一)、《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1985年)(论证了原始佛典的存在、阐明了原始佛教的语言政策、考证了佛教混合梵语的历史起源和特点等)、《〈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吐火罗语本的诸异本》(1943年)(开创了一种成功的语义研究方法)、《印度古代语言论集》(1982年)等。作为文学翻译家,他的译著主要有:《沙恭达罗》(1956年)、《五卷书》(1959年)、《优哩婆湿》(1959年)、《罗摩衍那》(7卷,1980~1984年)、《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作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天竺心影》(1980年)、《朗润集》(1981年)、《季羡林散文集》(1987年)、《牛棚杂忆》等。
    季羡林先生为世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魅力,还因为他的人格魅力。他曾这样自许:“平生爱国,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无论是多么艰难的情况下,他都不忘祖国,不忘良知,不忘学术。先生一生致力于文化的传承、交流和创新,毕生为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懈努力,展现了一位中国学者对东方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的深切关怀和远见卓识。先生是中国学术界一代宗师,他出生贫寒,生活俭朴,一生刻苦,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学术和高等教育事业,留给后人的是他的精神、品格和学识。
    7月13日上午,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向北京大学季羡林先生治丧办公室发去唁电,唁电全文如下:


唁  电

北京大学季羡林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悉尊敬的季羡林先生不幸逝世,我们深感悲痛!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知识界德高望重的学术大师,生前十分关注我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他欣然担任国家级文化遗产抢救项目抢救民间家书工程顾问,并作为抢救中国民间家书活动的倡议人之一,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濒临消亡的传统家书遗产,传承延续千年的优秀家书文化,为和谐文化建设尽心尽力。2005年11月,季老在301医院的病床上为民间家书系列图书题词:“家书抵万金” ;12月为抢救民间家书活动题词:“抢救民间家书,就是传承家书文化,守护亲情家园,用亲情的力量维系家庭的和睦,共建和谐社会。” 此后,季老一直惦记着家书项目,曾多次问起家书项目的进展。
    抢救民间家书项目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共同发起的一项公益文化活动,自2005年启动以来,引起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被称为“是一场撼动中国人心灵的文化120”,民间家书征集、整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李长春、陈至立、孙家正、张怀西等中央领导同志给予了充分肯定。2009年5月抢救民间家书项目正式落户中国人民大学,抢救范围则扩大到日记、回忆录、家史等更为广泛的领域,目前正朝着建立中国民间档案资料中心和中国家书文化传承基地的目标而努力。
    在此,我们对季羡林先生对家书项目的关心与支持深表感谢!我们一定不辜负季老的殷切期望,继续扎扎实实地做好抢救中国民间家书工作。
    大师陨落,举国同悲。烦请代我们为季羡林先生敬献花圈,以表深切悼念之情,并请转告季老家属节哀珍重。
    季羡林先生千古!
                               

              
 
                                             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
                                                二OO九年七月十三日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88616101  62510365
传    真:010-88616101
联 系 人:张颖杰
电子邮箱:jiashumuseum@126.com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我们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