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消息/

沉痛悼念任继愈先生

发布时间:2009-07-13

                       

    本网讯:抢救中国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顾问,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7月11日 04时30分在北京医院不幸逝世,享年93岁。
     一代宗师、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11日在京逝世,世人痛惋!为了悼念任继愈先生,国家图书馆将于7月13日至7月15日期间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学术报告厅设置灵堂,供社会各界人士吊唁。吊唁时间为每日的10时至15时。
    为了悼念任继愈先生,7月17日上午10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任继愈(1916.4.15—2009.7.11),山东平原人,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
    1916年4月15日生于山东省平原县。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38年毕业。1939年考取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第一批研究生,师从汤用彤和贺麟教授攻读中国哲学史和佛教史。1941年毕业,获硕士学位。1942—196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先后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中国哲学问题、朱子哲学、华严宗研究、佛教著作选读、隋唐佛教和逻辑学等课程,并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中国哲学史课程。1955-1966年担任《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编辑。1956年起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为新中国培养第一批副博士研究生。1964年,负责筹建国家第一个宗教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所长。1978年起招收宗教学硕士生、博士生,1985年起与北大合作培养宗教学本科生,为国家培养大批宗教学研究人才。1999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87年至2005年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 
    1978年以来,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和哲学组召集人,国家古籍出版规划小组委员,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中国西藏佛教研究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社会科学基金宗教组召集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名誉所长。作为学术界的代表,当选为第四至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任继愈先生始终坚持以科学无神论为思想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坚持宗教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我国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学术研究的优秀代表,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中国哲学、中国宗教学领域中高瞻远瞩的学术研究领导者和优秀的学术活动组织者。
    他一生勤奋治学,勇于创新,始终站在学术研究的最前沿。他提倡沉潜笃实的学风,主张在学术上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几分把握说几分话,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他在佛教研究方面的成就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凤毛麟角”;他撰写与主编的多种著作多次再版,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学者,其中《中国哲学史》四卷本长期作为大学教材,获国家教育部特等奖;他提出“儒教是宗教”的论断,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性质的总体认识和定位,是认识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基础性理论贡献,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为了民族的文化振兴,他以整理传统文化资料为自己重要的历史使命,先后组织领导乃至亲自主持《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中华大典》、新修《二十四史》、《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等多项大规模的文化工程。他主编的《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上编)获全国古籍整理一等奖、国家图书奖荣誉奖;他还致力于推动民俗学等学科的发展,为我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创办了《世界宗教研究》、《科学与无神论》等杂志,在提倡学术研究、宣传科学世界观、健全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任继愈先生在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和名誉馆长期间,牢牢把握国家图书馆的办馆方针和发展方向,积极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基础业务工作和读者服务工作、国家图书馆新馆及数字图书馆建设、国内外图书馆交流与合作、文献保护与抢救等工作,使国家图书馆迈入了世界图书馆先进行列,为中国图书馆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任继愈先生还十分关心我国基层图书馆的建设和青年图书馆员的成长,赢得了全国图书馆界同仁的敬仰和爱戴。
    任继愈先生曾先后到尼泊尔、日本、加拿大、美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南斯拉夫、印度、巴基斯坦访问讲学,为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传播中华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任继愈先生一生坚持真理,追求进步,毕生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奋斗。他把传统贤人的风范转化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情操,把传统道德的忠孝转化为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为人与为学都是中国学者的典范。任继愈先生的去世,是我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
    任继愈先生主要著作有《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国哲学史论》、《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任继愈自选集》、《墨子与墨家》、《韩非》、《老子新译》、《天人之际》、《念旧企新》、《任继愈哲学文化随笔》、《竹影集》等;与人合著《中国近代思想史讲授提纲》等;主编有《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中华大典•哲学典》、《中华大典•宗教典》、《中国哲学史》(大学教科书)、《中国哲学发展史》、《中国佛教史》、《中国道教史》、《道藏提要》、《宗教词典》、《宗教大辞典》、《佛教大辞典》、《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中国历史文化丛书》等。
    7月13日上午,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分别向文化部办公厅和国家图书馆任继愈先生治丧办公室发去唁电,唁电全文如下:


唁   电

任继愈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悉尊敬的任继愈先生于7月11日凌晨不幸逝世,我们深感悲痛!
    任继愈先生是我国学术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导师,生前十分关注我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他欣然担任国家级文化遗产抢救项目抢救民间家书工程顾问,并作为抢救中国民间家书活动的倡议人之一,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濒临消亡的传统家书遗产,传承延续千年的优秀家书文化,为和谐文化建设尽心尽力。2005年4月10日,任老亲临全国政协礼堂“抢救民间家书项目启动仪式”现场,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这是个大事,过去没有过。抢救很及时,也非常必要。因为家书写的时候不是为了发表,也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所以讲真话的多。家书整理工作,至少对学术界、文化界提倡讲真话,对社会风气都有好处。”2006年8月,我们去任老家里汇报工作进展,同时送去了刚出版的《家书抵万金》和《红色家书》,他告诫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克服经费困难,把抢救民间家书工作坚持下去。
    抢救民间家书项目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共同发起的一项公益文化活动,自2005年启动以来,引起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被称为“是一场撼动中国人心灵的文化120”,民间家书征集、整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李长春、陈至立、孙家正、张怀西等中央领导同志给予了充分肯定。2009年5月抢救民间家书项目正式落户中国人民大学,抢救范围则扩大到日记、回忆录、家史等更为广泛的领域,目前正朝着建立中国民间档案资料中心和中国家书文化传承基地的目标而努力。
    在此,我们对任继愈先生对家书项目的关心与支持深表感谢!我们一定不辜负任老的殷切期望,继续扎扎实实地做好抢救中国民间家书工作。
    大师陨落,学界同悲。烦请代我们为任继愈先生敬献花圈,以表深切悼念之情,并请转告任老家属节哀珍重。
    任继愈先生千古!

                                                  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
                                                   二OO九年七月十三日

 

 

 

 
任继愈先生在抢救民间家书项目启动仪式上讲话
 

任继愈先生(左三)出席家书项目启动仪式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88616101  62510365
传    真:010-88616101
联 系 人:张颖杰
电子邮箱:jiashumuseum@126.com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我们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