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文章/

辛亥百年的民间记忆:1911年蔡锷致石醉六书信

发布时间:2011-10-18

2011-10-14 11:08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张浩


    提起辛亥革命,人们多半要想起那些大人物,比如孙中山、黄兴等,或是大事件,比如武昌起义、黄花岗起义等,却很少能关注到一些小人物和小事件,以及大人物的“小事”。而有关这些历史的印迹,恐怕很难觅到。幸运的是,许多无名的民间收藏者,一代代将这些历史遗物流传了下来,供百年后的我们追思缅怀。实际上,无论是大人物的家书,或是普通小物件,无不透露着那个时代的信息,管中窥豹,以小见大。

    在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民间家书研究中心,笔者便发现了一封写于1912年2月5日的家书,描述了当时在南京临时总统府秘书处任职的任鸿隽的复杂心情。这封信是任鸿隽写给远在重庆的大哥任鸿熙的家书,其中写道:“隽则一时尚难脱身,但俟和议告成,南北两政为合并时,或可遂吾归家之愿耳。”可见民国草创之初,临时总统府事务甚为繁忙,以至于任鸿隽给家里写了这封信。像孙中山就职后颁布的《告海陆军士文》、《咨参议会文》、《谒明太祖陵文》等重要文书,均出自任鸿隽的手笔。

    而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辛亥革命亲历记》中,有一篇任鸿隽写的《记南京临时政府及其他》,同样印证了任鸿隽的繁忙。他写道:“秘书处的日常工作,除了偶然草拟些通告文件外,便是批答各方面来的公文函件。大约因为当时是民主政治开始时代,一般人的政治兴味很浓,因之上条陈提办法的信件实在不少。”

    除了述说自己的感受体会外,任鸿隽同样在家书里对国家大事作了判断。1912年3月9日,任鸿隽再次致书大哥,其中写道:“孙先生辞职之后,原欲袁慰逢君来宁受事,近因京、津小有变乱,袁君骤难南来,而统一政府不成,对内对外危险万状,故已放弃前议,许袁君在北京受职,望国务各员举定后仍来南京接受交代,虽此时都南都北尚未有定,据参议院前议则都南京,然以大势度之,恐终非都北不可耳。”果不其然,仅仅过了一天,3月10日袁世凯就在北京宣布就职。

    由于这几封家书印有“总统府用笺”、“总统府秘书处”等字样,而南京临时总统府仅存在了三个多月,这些标志也就更为重要了。

    像任鸿隽这样在家书中透露自己的政治判断,同样也出现在蔡锷的书信中。在人民大学家书研究中心收藏的一封写于1911年春的书信中,蔡锷写给友人石醉六《论端方及时局书》,其中提到军队管理、清末时局等重大时事问题,称清王朝是“绝对的专制说”,提出专制之不可延续性。而这种预见性,在蔡锷后来的政治生涯中的确屡屡得到印证。

    而在徽章收藏家常华那里,笔者看到的是大人物的“豪情”。常华收藏了一个呈椭圆形的徽章,外围由8片锯齿状花瓣组成,正面中心有一个将军戎装半身像,上方从右至左铸有阳文篆书“拥护共和奖章”6个字,顶端有一颗五角星,背面从右至左半环形铸有繁体阳文“中华民国五年云南都督府制”。纪念章上这个将军便是唐继尧。1916年,他被推选为护国军务院抚军长,为了筹措军饷、扩张势力,就以自己的肖像铸造了银币、铜币、奖章等发行。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的确有许多爱国志士勇敢地站了出来,通过各种方式宣传自己的理念。

    上面说的都是大人物的小事,我们再来看看大时代的小物件。收藏家张淑茹收藏了一些民国时期的小物件,处处体现出那个时代的特点。比如,有一件中华民国初期的打火机,上面有“中华民国”字样,并刻有一座大炮。图案和打火机的功能,倒是有一定的联系。有些东西,看似跟政治很远,却更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民情。比如,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和国民运动会重订了一本“足球规则”,如今在张淑茹手上有一本,其中详解了世界足球的通用规则。这让人联想到后来中国还派出运动员参加了奥运会的足球比赛,或许正是从规则上与世界的接轨,才促成了后来的参赛。辛亥革命后,中国的一步步开放,往往就可以从这些不起眼的物件中得到体现。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88616101  62510365
传    真:010-88616101
联 系 人:张颖杰
电子邮箱:jiashumuseum@126.com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我们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