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研究
从家书看新中国社会变迁
发布时间:2011-09-28
2011年05月20日09: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张丁
在筹备《中国民间手写家书展》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民间家书原件。新中国成立前,受教育普及程度的局限,书写和阅读家书只是少部分人的专利。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教育和邮政事业的发展,家书的写作、寄递更加普遍,家书文化进入新阶段。60多年来传统手写家书记载了新中国每个家庭的生活轨迹、情感历程,生动反映了新中国的社会变迁。
激情的年代 豪迈的语言
上世纪50年代,家书书写形式发生较大变化,多数改为左起横写,用钢笔、白话文书写。在内容方面,这时期的家书除了保留传递家庭信息、表达亲情的功能外,往往谈及当时的政经形势,有的在谈及家庭事务时也充满激情,与新中国“凯歌行进”的大势相符。虽然当时生活还比较艰苦,但人们普遍有着当家做主人的感觉,书信语言激情豪迈,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有的家书表达了一心跟党走,与旧社会决裂的精神;有的家书,子女帮助父母跟上新的时代。人们建设新中国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些都在家书中有所流露。比如:
对待家庭的问题,我是这样认识的:我们的家庭是地主阶级,因此也就决定了我们的出身,我们参加了革命,受了教育,一定比家庭的人(主要指父母)先进一些。我们是个革命者,对于自己的家庭也负有改造的责任。……我对于弟妹是循循善诱,对于母亲是多讲新道理,对父亲一针见血的批评。 ——志愿军战士少康致弟弟邵尔钧家书节选,1953年4月16日于朝鲜成川郡
我们国家在四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下所取得一系列的伟大胜利的基础之上实行普选,长沙市于1953年12月完成了基层选举,选出了区人民代表。我已光荣地参加选举,投了神圣的一票。……我已当选为长沙市人民代表。比闻之下,不胜欣喜。可谓有生以来是第一次大的喜事! ——民族资本家唐敏政致儿子载阳、劲阳等家书节选,1954年1月11日
望你继续发扬你的优点,争取做个毛泽东时代的好孩子,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成员。为了扩大你的知识和本领,望你在学校所规定的功课搞好之暇,多从图书室借些科学知识的书籍来阅览,并多练习画画,最好是学习有宣传意义的漫画。 ——女兵谭姗英致儿子谭安利家书节选,1955年5月8日
你三兄弟都走上了学习岗位,为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有利条件,你想你的妈妈是多高兴啊!时刻都感到无比的快慰哩。但望你们积极前进,才不辜负党和政府对你们的关怀和培养。 ——女兵谭姗英致谭安利家书节选,1956年3月16日
我们祖国年来生产建设,突飞猛进,不但为我国历代所未有,就是现代世界各国之进展,也没有一个比我们祖国这样的迅速。生为现代的中国人民,宁不骄傲自慰呢! ——马来西亚华侨杨仁汉致长子杨杰昌家书节选,1958年5月16日
迷信的岁月 公式化语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书的书写形式基本为左起、横写、钢笔、白话文,信封、信纸上特定符号开始出现,如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信的开头往往先抄写一段最高指示,再开始家书正文。有的落款把对家人的祝福改成对伟大领袖的祝福。“文革”时期破四旧,传统的东西荡涤殆尽,古代家书的礼仪格式也被完全抛弃。
内容上,步步升级的左的思想影响到每个家庭,在家书中大讲内容空洞的“革命道理”的较多。“文革”时期,公民通信自由得不到保障,家书的私密性受到削弱,个性被泯灭,家事被淡化。家书中留下了关于这个时期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包括家庭和个体的思想挣扎及情感磨难。在极左思潮影响下,有的家庭矛盾激化,父子反目,有的尚存人间亲情,家人互相扶持共渡难关。家书中也反映出短缺经济严重,家庭开支捉襟见肘的状况。比如:
由于全国连续两年灾害,要求我们艰苦奋斗,节衣缩食,领导群众过好苦日子。因此在日用品、粮食上会有些紧张,思想要做好准备。县里对生活用品一般都做了控制,如肥皂,每人每月四分之一块,香烟2-5盒,胶鞋每百人5-10双,棉毛衫、卫生衣凭布票购买,毛巾、手巾等棉织品凭购物证。 ——陈洣加致弟弟谭安利家书节选,1960年10月28日
这一个月时间,农村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通过中央制定的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亦称六十条)的宣传教育后,社员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农村中的生产出现了一派热火朝天、紧张愉快的新气象。社员是个个争事做,人人出工忙,原来后进的地方,一跃而为先进。 ——陈洣加致弟弟谭安利家书节选,1961年5月21日
政治是统帅,在政治上摔了跤就很难爬起来了,望你万万注意。如果你现在还站在红色造反者一起,就快声明退出,不要再参与他们的活动,原来你在城关的一些活动还基本上是能按十六条来办的。 ——李德凤致弟弟李德胜家书节选,1967年3月20日
知识青年下乡劳动锻炼是党中央的正确政策,是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分子知识化,密切联系群众的好方法,也是锻炼青年人的机会。你所说有部分长期不参加农业生产,在城镇造户口的反,这是不对的。 ——彭异之致女儿彭怀玉家书节选,1967年10月23日
改革的时代 务实的家书
1978年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民间家书也返朴归真,信纸、信封趋于简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红色”标志悄然退出。1982年宪法第四十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家书迎来大发展时期。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家书一直是普通家庭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因此,得以保留下来大量书信。这一时期家书中关于恢复高考、农村改革、城市改革、裁军、留学潮、出国潮、下海潮、反腐败、返乡探亲、两岸三通、炒股、抗震救灾等的记载较多,也较为详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一个人,活在世上,总是要有所作为。这就必须积极进取,永不满足。我经常激励自己,不要因年龄的增长而减退了青春的活力,更何况处于今天知识的爆炸时代、改革的年月呢? ——总参某部原政委傅英杰致女儿傅利华家书节选,1984年12月17日
社会上、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相当一些人道德败坏,民族意识沦落,越来越严重,打着共产党的招牌,挂羊头卖狗肉,说假话,办坏事,比比皆是,……一个人来到人世间,应该有做人的道德准则和目标,他们不应该毫无廉耻地破坏社会公德,一心为私,一心为钱。
——老红军李真致弟弟李振岐家书节选,1995年1月8日
我在第二天早上,给你们拍的电报是否收到?地址是北京市工体东路四号张海飞,电文是:“爸安全幸福到”。……关于这次坐飞机是达到目的了。……我认为太幸福(了),飘飘当当(荡荡)1个多小时的空中生活,这是一生经历了一件事。 ——农民张发戌致儿子张海飞家书节选,1989年12月17日
半年多来,台湾政党轮替,把整个社会变成一团乱象,政治挂帅,国民党不甘心失败,民进党得意忘形,老百姓输得惨兮兮!目前台湾政局不安定,政党恶斗,经济不景气,百业萧条,股市、房市直落,谷底在何处,谁都没把握,我所投资的行业属传统产业,前景非常不乐观,2000年是三十年来最不好过的一年,资产重估,腰折后尚须再打折,能保有40%即为幸运者,很多人接近破产边缘。
——张志深致侄子张景奎家书节选,2001年1月19日于台南市
你把自己的零花钱捐给了灾区,还给灾区的小朋友捐了许多文具和书是吗?妈妈很高兴你能那么做,那些灾区的小朋友真的很惨,他们有的身患重疾,有的家园被毁,有的骨肉分离,这是多么让人痛心的事啊!妈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工作,这是救治伤员的第一道屏障,我们每个医护人员都在尽十二分的力量来抢救每一位伤员。妈妈在这里工作虽然有些累,但是我很自豪,能够为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贡献自己的力量感到自豪。 ——天津中医药大学二附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宋怡写给女儿希希,2008年5月27日
手写家书的普遍应用一直延续到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电话(包括固定电话和手机)的普及,手写家书大大减少。进入新世纪,互联网、手机进入寻常百姓家,手写家书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不管家书的形式如何变化,但它记录时代、见证历史的功能始终没变。从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在每个家庭的故事,看到那些曾经鲜活的个体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看到他们个人及家庭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