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春秋
最重是家书
发布时间:2006-09-05
作者:掌心上的星光
平生十分痛惜的一件事,便是在大学毕业前夕将数十封家书丢失了。
至今,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心急如焚地寻找它们的情景,以及断定无法找回后的沮丧和伤感。
这些家书,多半是父亲写的,还有部分是姐姐写的。最短的一封是我才6岁的小外甥女用拼音写的,信中只有几个写行歪歪扭扭的汉字,那时她还没有上小学。母亲虽然与文字无缘,但每封信里都有她无字却深沉的问候。为此,我难过了许久。
“家书抵万金”这句话,对携着理想闯世界的游子和盼儿“归家洗客袍”的父母来说,体验尤其深切。对游子来说,收到家信,获悉父母家人平安无恙的消息,聆听他们温暖的问候和稍有些絮叼的叮咛,此中欣喜别是一番滋味;对父母而言,收到儿女千里之外的飞鸿,知晓他的饮食起居、喜怒哀乐等一些零星琐事,对他们久悬着的思念之心无疑是幸福的慰藉。这种人世间最朴素也最微妙的情愫,皆源自于亲人之间血脉的相连。
离家已七年了,不知写了多少封家书,更不知多少次在焦急中渴盼家书的寄至。曾有好长一段时间收不到家信,让我十分惶虑。因为我知道母亲身体不好,家事也繁重,所以急需知道家中的景况。
即便在通信业务极发达的地方,我仍钟情于这种原始朴素的情感表达方式。因为写家书,无须长篇累牍挥洒千言,亦不必矫揉造作、搜肠刮肚,平平淡淡的寥寥数语,已经倾诉了浓浓的情怀和殷殷的思念。文字是冷冷的,淡淡的,而流淌于其间的情思却是温温的、浓浓的。每写家书,常感至情感和灵性渐渐归向真实朴素。久居他乡和城市,略显疲惫的心已被市声的喧哗所侵蚀和风化,丢失了朴实的根须,而家书则剔尽繁华,重返久违的真淳,并聊解心中挥之不散的乡愁家恋。
身在他乡,心却永远牵系着家园,既然不能常回家看看,就不妨多写几封家信,捎给正翘首企盼你归来的亲人。或许,在理想之旅,你已扶摇直上平步青云;或许你正徘徊于命运的低谷,陷入不幸和痛苦的泥沼,但那和你悲欢与共生死同心的亲人,那血融于血、脉连着脉的亲情,却怎能忘怀?
春暖秋凉,夏炙冬寒,四季更迭的是色彩,世事变迁的是心情。但,无论是花开花落,月盈月缺,梦破梦圆,在路上的人都别忘了,遥寄一封家书,一声问候。
家书最重,保你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