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消息/

家书恢复历史记忆

发布时间:2007-09-26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

在《任鸿隽陈衡哲家书》出版座谈会的发言(题目为本网所加)

(2007年9月22日于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我最开始是八十年代研究科学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就开始研究科学论战士,当时我第一次接触到任鸿隽,这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他们那一批人都很了不起,但对于我们来说完全不知道,这是很可惜的事情!所以研究胡适、陈衡哲这一批知识分子,在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研究了。所幸的是,这一段历史记忆已经开始恢复了,现在像胡适啊、丁文江啊已经成为一个热点,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我感到十分欣慰。
    我个人对任鸿隽先生的认识也是逐渐深入的,起初我主要研究他的思想史、科学思想和科学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他的科学观点给中国人带来了什么。后来我发现,对一个人的认识是和我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从任鸿隽先生的文章和观点中发现,他特别强调民间社会的作用,尤其是他提出了文明的标准。我觉得,在那个年代那个社会能提出社会文明的标准真是很了不起的,他认为,文明社会的标准不是军队多么强大,国力多么强大,而是看它的文化是否高,尤其社会组织是否完备,我特别赞赏这一点。那个时候他就认识到,民间社会是很重要的。对一个国家来说,民间社会是否发达,有没有民间社会,是否把它提到文明的一个标准,十分重要。如果没有民间社会,一切都被国家所垄断,没有民间社会,国家再强大,它也不是一个文明的社会。比如说纳粹时期的德国,它没有任何民间社会,一切都被纳粹党所控制,但是它的科学工业非常发达,甚至在二战之前,它的人民生活水平也飞速提高,但不能说是一个文明的国家。其实任鸿隽先生在20世纪一十年代就提出了这个观点,非常了不起。另外他在科学社年会上讲,科学就是一个文明素质,而且居然能够使科学社的工作存在那么长时间,一直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把民间社会取消。
    那么我觉得,我们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成果就是民间社会在一点一点地开始重建,各种机构、民间组织开始多了起来,但是至今还没有轮廓,比如说像中国科学社这样的组织还没有。我们现在有些协会,很多重要的协会,比如说像作协、科协,实际上是一个党政机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间机构,它是有行政级别的国家事业单位,有级别地享受部长、局长的待遇,但是比从前还是有进步。比如说我们讲到商务印书馆,曾经就是民间的出版社,可是直到现在我们国家还没有民间的出版社。但我觉得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肯定会走到这一步,中国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文明。有没有文明,文明程度的高低,还就是按照任先生说的有没有民间社会组织,它是否发达,民间出版社是否允许办等,像雨后春笋一样。
    另外,我想谈谈家书。我现在重点在搞历史记忆,我觉得家书里反映出很多很多的东西、老百姓的生活。我现在最关心的是,我从精英史观讲到百姓生活的历史,我觉得百姓生活的历史从前是不被记忆的,人民怎么吃穿用,没有记录。人们只是讲到某一个王朝、某一个朝代、某一个政权,做的什么工程多么伟大,但是在这个前提下人们怎么生活没有记录,只好从日记啊、书信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说我看到陈衡哲在六十年代的家书,谈到的就是在广东买不到月饼啊,包括上海,鸡蛋也要凭计划供应啊,买不到这些她也很着急。我觉得这些曾经不被记忆的事实就是人民的真实生活。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张丁先生搞民间家书是很有意义的。那么经历过“文化大革命”那个年代,我们家的那些书信统统都烧毁了,因为保存这些书信是很危险的,下一代人恐怕想不到,保存这些东西居然要冒着生命危险,所以我觉得家书后面的故事,他是怎么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我觉得历史要告诉后人。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88616101  62510365
传    真:010-88616101
联 系 人:张颖杰
电子邮箱:jiashumuseum@126.com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我们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