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消息/

陈柏生日记捐赠人大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1-09-23

    【本网专讯】2011年5月13日,来自湖南湘潭的陈洣加夫妇在北京亲友的陪同下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向博物馆家书文化研究中心捐赠了父亲陈柏生的日记手稿。人大博物馆副馆长潘平接受了捐赠并向陈洣加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

 
潘平副馆长(左)给陈洣加夫妇颁发捐赠证书
 

    陈柏生(1910—1940),又名陈碧星,福建龙岩后田人。1925年参加共青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后加入范长江领导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从事进步的新闻工作,任菲律宾爱国华侨举办的《新闽日报》特约记者。因积劳成疾,1940年10月15日病逝于湖南茶陵。


陈柏生1932年于上海留影


    1939年,陈柏生因积劳成疾得不到有效治疗,面临着死神的威胁。但他身处绝境仍努力求知进取,贫病交加亦不忘忧国忧民和为民众奔走呼号,写了大量的通讯、散文、时评著作和书信、日记,可惜这些文稿在战争和动乱年代都已散失,唯有一本日记由他的妻子谭珊英(1909—1992)始终随身携带着,有幸得以保存。
这本1939年7月1日至1940年1月25日写下的日记共97篇,23000多字。2009年,在陈柏生诞辰100周年之际,陈洣加、谭安利编辑了《纪念陈柏生诞辰一百周年》一书,内部印行。特从这本珍贵日记手稿中选编87篇,按年月日顺序编排刊出。


陈洣加夫妇和亲友参观家书展

陈洣加夫妇在自己捐赠的陶铸、邓子恢书信前留影

陈洣加和弟弟谭安利捐赠的家书正在公开展出


    陈洣加先生说:“父亲的这本日记,存世七十多年了,保存在我身边也将近六十年,从我十四岁起,每年都要读几遍,随着年岁的增长,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悟。这本日记虽只有半年多时间,但它的內容却非常丰富。在日记的写作上:规范严谨,求真务实,字句精炼,层次分明,标点讲究。內容涵盖面广,可以读出父亲的一生,读出亲情温暖,读出父亲的为人和高尚的思想情操,读出与病魔斗争,与現实抗争,努力学习进取,坚持真理,性格率真,不畏权威的人格魅力。这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日记中纪录了这段时期的生话、工作和病情。这半年的日记是父亲生命最后时刻的真实写照。父亲在生命之火行将熄灭之時,坦荡的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用无怨无悔的达观精神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读了让人心酸落泪,让人肃然起敬。”
    人大博物馆家书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张丁表示,陈柏生日记手稿是重要的革命文物,也是难得的近代史料,对于研究抗战时期文人的心路历程大有裨益。此次陈洣加先生忍痛割爱,无私捐赠,使之能够入藏人大博物馆,适时进行公开展出,必将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陈洣加捐赠的陈柏生部分日记手稿
 
 


【陈柏生日记选摘】

    自从得病以后,看见脸色苍白、身体瘦长的,心里很替他们难过,以为他们或正患同样的病,或不久便也要陷于同样的命运了。可惊的是这类瘦弱的人特别多,尤其是所谓有教养的人,一到街上,随时随地都可碰到。以前并没有注意到这样的事,自以为那样也还是健康之故罢;但由真正健康的人看来,也还是要摇头的,外国人不是说我们是“东亚病夫”吗?


                                                         --1939年7月12日

     听人说,黑暗是光明的前奏,在黑暗中应该窥见光明,不,光明与黑暗是交织着的,而且光明已经逐渐驱除了黑暗了,所以悲观是会走向动摇的。话诚然不错,有多少人具有远大的眼光,以[ 而] 且能够不为身边所接触的事实所影响呢?

--1939年8月20日

    人说,中国的百姓,怕的只是乱世,因为不晓得做谁的顺民好;不是有“宁为太平犬”这样的俗语吗?几千年来,朝代的更换(连异族入主在内),中国人的生活永远是奴隶的生活,惯了,所以害怕的是奴隶以上的扰乱——这包括被杀戮、焚掠、奸淫。所谓:士大夫也者,则演着介乎奴主之间的角色,主人有了他们,才统治得下;奴隶有了他们,也试着往上爬。然而,这是过去的事了,中国人倘不再斗争,似乎安稳的做顺民都不可能;而他们中已经有“自己也有权做主人”的觉悟了。

--1939年11月13日

    在泥泞的石块的路上走着,稀疏的街灯发出幽幽的黄光,行人寥落,店铺多半关闭了。天上有寒星,月亮发出冷清的像霜一样的光。愈走愈感到寒冷,甚至发抖。
    昨晚在城门口,围了一堆人,原来是警察向一个小窃训诫。那小窃褴褛到左臂露出一块来,头上一顶破瓜小帽,面上因在阴影中更加灰黑,只看得见闪闪的眼睛。他呼号着乞怜,警察手里拿着一根竹棍,说:“再要求便要打十下,快点伸出手来!五下算了。”小窃呻吟着求饶,在腿上挨了重重的一棍,号叫了起来。

--1939年12月28日

陈洣加夫妇及亲友与人大博物馆的同志合影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88616101  62510365
传    真:010-88616101
联 系 人:张颖杰
电子邮箱:jiashumuseum@126.com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我们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