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数千人送别季老
发布时间:2009-07-20
新京报讯 (记者张弘)闷热的天气阻挡不了人们送别季羡林的脚步,数千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南厅,送别季羡林先生最后一程。昨天上午,季羡林遗体告别式举行。
群众 辞季老,有人不远千里
9点刚过,记者随着人流走向殡仪馆。一位手捧鲜花的年轻小伙特意在院门外换上了黑色T恤。刚进殡仪馆院门,老远就看到排着长队的人流,不少人的衣服被汗水湿透,紧紧贴在后背。北京大学的工作人员在入口处现场发放小白花和写有季先生生平的小册子。
现场保安告诉记者,8时不到,殡仪馆外已有上百人等待,随后,前来送别季老的名人渐次入场。其中包括作家铁凝等。
9点多以后,殡仪馆对普通民众开放,排在前列的百家讲坛主讲人钱文忠进入殡仪馆内。记者在入口处看到,一位从山东赶来的母亲,带着几岁大的女儿来为季羡林送别,手捧一束鲜花的女儿告诉记者:“我读过他(季羡林)的散文。”山东省博物馆一老者带着相册,专门来送别季羡林先生,他告诉记者,“我父亲和季老是中学同学,我经常来北京看他。”
而北京志愿者协会的工作人员,则举着镶有季羡林在301医院拍摄照片的像框,以及季羡林的题字“要大力提倡志愿者精神”。他们告诉记者,季羡林先生是他们的名誉会长,季羡林先生生前曾经告诉他们,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很多志愿者精神他们需要好好挖掘。
送别 季老之子鞠躬感谢吊唁者
10点多,记者和送别的人一起走入殡仪馆,殡仪馆横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季羡林先生”,两侧的挽联是,“文望起齐鲁通华梵通中西通古今至道有道心育英才光北大,德誉贻天地辞大师辞泰斗辞国宝大名无名性存淡泊归未名”。遗像之下以及周围的墙壁都摆放着花圈。身穿蓝色中山装的季老安详地静卧在鲜花和翠柏当中,身上覆盖着党旗。
季老的家属排成一排,向前来送别的民众致谢。季老之子季承先生排在第一个,每经过一个人,就鞠一个躬。出口处,季羡林先生的学生张光磷、葛维钧等久久没有离去,不时有送别者抽泣着走出来。张光磷告诉记者,季老的学生基本都来了。
10点45分左右,殡仪馆结束对外开放,但现场仍有很多人聚集。一些与季羡林生前有交往的如魏德运等人,被采访者团团围住,不厌其烦地讲述着季老的生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