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消息/

二百余封胡华书信公开展出

发布时间:2021-06-30


【本网专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中共党史学科的创始人胡华教授诞辰100周年,2021年5月6日,“生就是奋斗———胡华百年诞辰生平与书信展”在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开幕。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谢春涛,中国史学会会长、《求是》杂志社原社长李捷,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党组书记、所长朱佳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张树军,老一辈革命家后代代表、党史学界代表、文博艺术界代表以及胡华家属出席了展览开幕式。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党委副书记齐鹏飞,副校长兼博物馆馆长王轶出席活动。

展览位于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二层临展厅展陈面积700余平方米,紧扣“生就是奋斗”的主题,通过百余幅珍贵照片、大量手稿、著作、证件实物实景再现了胡华教授生前工作室的一角,设置了胡华党史讲堂,多视角展现了胡华教授的成长经历、教研贡献、革命精神、学术思想,将胡华的个人成长史、中国人民大学的教育开拓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有机关联在一起,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

此次展览共展出胡华往来书信232封,其中中文书信151封,外文书信81封。这些书信均写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作者除胡华外,还有杨尚昆、李维汉、罗章龙、何长工、王首道、张文秋、刘英、莫文骅、黄华、郭述申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有徐彬如、廖盖隆、刘晴波、龚育之、于光远、赵宝煦、羊牧之、穆欣、严慰冰、丁一岚、王景、郑德荣、郑灿辉、姜华宣等关心、参与党史人物编研的顾问与专家,以及胡华与长女胡宁、女婿刘涓迅互通的5封家书。这些书信集中反映了老一辈革命家和党史专家支持、帮助党史人物编研工作的高尚情怀,以及胡华对于创建全国党史人物研究会和编写《中共党史人物传》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做出的巨大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展出了70封胡华与《中共党史人物传》责任编辑郭洛夫的通信,均是关于党史人物传编辑出版的内容,真实记录了这部丛书的成书过程,不仅是研究胡华党史编研思想的重要史料,也是颇具价值的出版档案。同时还展出了21封胡华与陈志凌、彭明、南岗、杨永奎、郑洪泉、王德宝、胡传章、杨世兰、王中杰等关于党史人物会和编写党史人物传的通信,寄托了胡华关于党史人物编研的思想以及他为这项事业竭心尽力、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

此外,还展出了80封胡华与谢伟思、索尔兹伯里、麦克法夸尔、泰伟斯、孙白兰、邹谠、赤津益造、竹内实等外国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信札。

胡华(1921—198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中共党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1921年12月生于浙江奉化。1937年肄业于浙江省立高等师范学校,在家乡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10月,与奉化中学校友张岱奔赴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1939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后任教于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1949年后,主要致力于中国革命史的研究,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中共党史系主任,1956年被评为教授。“文革”中受到迫害。1970年赴江西“五七”干校劳动改造。1972年返京担任中国革命博物馆顾问。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先后担任中共党史系主任、名誉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政治学分组召集人,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学编委、北京历史学会副会长等职。发起并组织成立了“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并主编大型丛书《中共党史人物传》(1-50卷)》。参与成立了“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后改称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任常务副会长。1987年12月因病在上海逝世。

6.jpg

展览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艺术团表演《胡华家书》朗诵剧1972年2月14日,胡华老师在家乡奉化给分处黑龙江、吉林、湖北、北京等地的五个子女写信,回顾自己的革命历程,表达了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仰。“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虽苦犹乐!”青春一代铿锵有力的话语回荡在人大博物馆

胡华家书朗诵剧.jpg

记者采访胡宁、史红芳.jpg


原信.jpg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今年年底。

胡华像展板.jpg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88616101  62510365
传    真:010-88616101
联 系 人:张颖杰
电子邮箱:jiashumuseum@126.com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我们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