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消息/

朱锦翔北上寻亲归来

发布时间:2006-10-13

    国庆前夕,取道北京赴东北寻亲的家书捐赠者朱锦翔女士,圆满完成了祭扫烈士墓、寻找亲人等心愿,10月12日回到北京。13日,朱锦翔女士来到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办公室,接受了《北京晨报》等媒体的采访。
    9月中旬,朱锦翔女士从上海出发,先到山东半岛莱阳寻找未婚夫、革命烈士鹿鸣坤的家乡亲人,后来到北京。26日,她从北京出发,先到沈阳北陵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第三次为五十多年前的未婚夫鹿鸣坤烈士扫墓。一路上,她的感人事迹引起了山东、北京等地媒体的极大关注,《烟台晚报》、《北京晨报》等都报道了这一由家书引发的动人爱情故事。
    朱锦翔北上扫墓、寻亲的事迹同样引起了沈阳媒体的高度关注,《沈阳晚报》采访了她在沈阳的活动,并派出记者全程陪同老人驱车两千多公里赶赴黑龙江省鸡东县,与年逾八旬的烈士的大姐见面。记者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了那一幕幕感人的场面。
    下面是《沈阳晚报》的两篇报道。


                73岁朱大娘来沈祭奠未婚夫烈士
              2006年09月30日06:48 沈阳网-沈阳晚报
 

墓前的思念

    9月28日下午,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一位白发苍苍的大娘缓步走到鹿鸣坤烈士墓前,失声痛哭。这位大娘叫朱锦翔,今年73岁。她从上海来到沈阳,祭奠、看望她的老战友、未婚夫鹿鸣坤烈士。

                     未婚夫妻战友情


     朱锦翔老人1933年出生于浙江台州,1949年加入华东空军文工团,后来调到空军二师,与战友鹿鸣坤建立爱情。抗美援朝开始后,朱锦翔到前线参战,鹿鸣坤所在的空军第二师从上海开往东北,18岁的朱锦翔与22岁的鹿鸣坤,确立了未婚夫妻关系,领导和同志们说,抗美援朝回国后,大家就能喝到朱锦翔和鹿鸣坤的喜酒了。往来书信相思情
    朱锦翔说,那时侯,他们之间沟通情感、互相激励,全凭书信往来。老人珍藏的数封与鹿鸣坤往来书信,在2006年5月24日,捐献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革命历史文物。
  鹿鸣坤牺牲前一个月左右的1951年11月22日,他给朱锦翔写信,要其寄来朱锦翔在鸭绿江畔大孤山拍照的照片。

最后一面成永诀


    朱锦翔老人回忆道,他们在上海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程家桥高尔夫球场。那天,他俩挨着坐在球场旁的一块高地上,鹿鸣坤一句话就伤了朱锦翔的心:“这次参战,也许成英雄,也许牺牲了。”当时,年轻幼稚的朱锦翔,根本没把战争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她着急地说:“怎么会牺牲呢?不会的,不会的。”
    在上海程家桥高尔夫球场分手后,他们握手告别。朱锦翔万万没想到,这次见面竟成永别。
    1951年12月,朱锦翔随师部机关奉命撤回上海后,从抗美援朝战场传来噩耗:在一次空战中,鹿鸣坤不幸牺牲了!
    朱锦翔老人眼噙热泪说道:那年,她仅18岁,鹿鸣坤才22岁。她躺在床上不吃不喝,独自哭泣了3天。后来,部队领导在鹿鸣坤烈士的随身“图囊”中,找到了他形影不离的朱锦翔一寸照片,交还给朱锦翔。

鹿鸣坤牺牲前揣着的朱锦翔照片

    9月27日下午,记者随朱锦翔老人在鹿鸣坤烈士墓碑上看到:鹿鸣坤1929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莱西市河头店镇大淳于村,担任空军二师六团三大队副大队长。1951年12月,在朝鲜前线牺牲。在抗美援朝纪念馆里,朱锦翔老人站在她曾提供的鹿鸣坤烈士遗像前,感慨万千。

寻找亲人慰平生


    时光荏苒,一晃55年过去了。朱锦翔老人说,她深感内疚、自责的是,过去没能和鹿鸣坤妈妈取得联系,因为那时她年轻、怕羞,不好意思向鹿鸣坤妈妈提及婚姻问题。她曾于1956年、1986年两次来沈,祭奠未婚夫鹿鸣坤烈士。这次专程来到沈阳,除祭奠55年前的未婚夫、亲密战友鹿鸣坤烈士外,还要寻找鹿鸣坤的姐姐。此前,她已在山东寻找到鹿鸣坤烈士的外甥、外女。能与鹿鸣坤姐姐见面,是她最大的愿望……


                     沈阳晚报高级记者邱宏  摄影赵敬卫

 

               半个多世纪,追寻那段情
          2006年10月08日06:58 沈阳网-沈阳晚报


鹿明梅(左)与朱锦翔
    老姐俩唠起过去的事感慨万千左:鹿明梅(左):朱锦翔55年前,22岁的英烈鹿鸣坤牺牲朝鲜战场;55年后,英烈未婚妻朱锦翔大娘千里迢迢来东北,祭奠未婚夫、寻找英烈姐姐(见本报9月30日7版《73岁朱大娘来沈祭奠未婚夫烈士》)。

    9月30日,记者与另外两名摄影记者一道,驾车往返2500余公里,陪同朱锦翔大娘前往黑龙江省鸡西市农村寻亲,历经周折,终使她与英烈姐姐团聚。10月7日,朱大娘从鸡西市英烈姐姐家中打来电话说:感谢记者帮助她了却今生夙愿。

革命战友未婚夫妻


  9月30日午后,记者驾车向黑龙江方向进发路上,朱锦翔大娘向记者讲述了她与英烈鹿鸣坤的往事。
  1929年11月,鹿鸣坤出生于山东省莱西市河头店镇大淳于村,1943年参军,抗美援朝时担任空军二师六团三大队副大队长。1951年12月,年仅22岁的鹿鸣坤在朝鲜前线牺牲。
  朱锦翔出生于浙江台州,1949年加入华东空军文工团,后调到空军二师,与战友鹿鸣坤逐渐建立了友情。1951年,他们相继参加抗美援朝时,18岁的朱锦翔与22岁的鹿鸣坤,已经公开了合法未婚夫妻关系。不料,1951年底,鹿鸣坤与朱锦翔大娘竟成永诀。
  朱大娘说:“1954年,我从部队转业后,考入北京大学读书,毕业后分配到兰州工作,先后当过记者、兰州大学新闻系主任、副教授,1989年退休后,又回到当兵时的上海定居。55年来,我辗转迁徙,与鹿鸣坤的往来书信一直珍藏至今。”


             朱锦翔在讲述她和鹿鸣坤的故事


英烈故乡找到亲属


  这次来沈阳之前,朱大娘曾到鹿鸣坤烈士家乡、山东省莱西市河头店镇大淳于村,寻找鹿鸣坤烈士的亲属。她终于找到鹿鸣坤烈士的外甥周京德、外甥女刘熙凤。朱大娘见到43岁的周京德,便忍不住老泪纵横,他与舅舅鹿鸣坤长得太像了。经过确认后,他们都异口同声地叫朱大娘“舅妈”。
  鹿鸣坤62岁的外甥女刘熙凤告诉朱大娘,她妈妈、鹿鸣坤的姐姐鹿明月仍健在,目前住在黑龙江省鸡西市农村。看到外甥、外甥女生活都不富裕,一向节俭的朱大娘,送给他们每人500元钱。村镇有关人员介绍说,鹿鸣坤烈士是家乡人民的骄傲,他们曾多次来到沈阳祭奠鹿鸣坤烈士。


亲人相见无语凝噎


  10月1日晚6时,记者们与朱大娘抵达鸡西市后,四处打听鹿鸣坤烈士姐姐鹿明梅的住处、鸡东县东海镇群英村四组。经过2个多小时的夜行,总算找到了鹿鸣坤烈士姐姐鹿明梅大娘居住的村庄。朱大娘与鹿明月老人见面后,相视少顷,便各自泪流满面、无语凝咽。沉静一会儿后,鹿明梅大娘激动地说:“虽然我们没见过面,可是大女儿刘熙凤从山东来电话了,你就是我们老鹿家没过门的儿媳妇啊!”朱锦翔大娘搂着鹿大娘的肩膀,抽泣着说:“你就是我的亲姐姐啊!多少年来,我惟一的愿望就是找到你们,这回总算找到啦!”说罢,老姐俩相拥垂泪。
  鹿明梅大娘今年85岁,老伴儿刘瑞耀84岁,他们共有4儿、3女7个孩子,除了62岁的大女儿刘熙凤结婚后留在山东老家外,其余6个儿女都跟他们一道,于1977年来到东北。
  朱大娘给鹿大娘带去了月饼、水果等礼物,还送给老两口1000元钱。鹿大娘说:“我说老妹妹呀,跑了这么大老远的来看我,我就够感激了,还给我这么多钱。我有这个弟妹,该多有福气呀!只可惜我弟弟早就没了……”说着,老姐俩再次潸然泪下。


睹物思人怀念弟弟


  坐在炕沿上,朱锦翔大娘拿出鹿鸣坤烈士遗照给鹿大娘看,问认识不?鹿大娘说:“我亲弟弟咋能不认识?”接着,鹿大娘回忆起鹿鸣坤烈士儿时的往事。
  鹿大娘说,她父亲是木匠,开了个棺材铺养家糊口。她比鹿鸣坤大4岁,十分疼爱这个小弟弟,是她把弟弟带大的。鹿鸣坤小时候十分听话,谁见了都喜欢他。有一年清明前后,鹿鸣坤在门口玩耍时,被一只大狗把右脸咬了。她精心照料弟弟,按时上药,长大后脸上竟然没落疤。
  1942年,日本鬼子在村里到处抢“花姑娘”,专抢未婚梳大辫的,弄得人心惶惶。一次日本鬼子进村抢女人,父亲急忙把她藏进棺材里,躲过一劫。无奈,她父母给她找了婆家,以躲避鬼子骚扰。她出嫁那天,鹿鸣坤哭着不让姐姐走,边哭边追花轿,追出老远。她出嫁第二年春天,鹿鸣坤就参军走了,那年他才13岁,是让他老师带走参军的。
  因为鹿鸣坤参加了八路,1947年,国民党还乡团当着乡亲们面,将他的父亲活生生打死了。


亲人团聚足慰平生


  聊着家常,朱大娘动情地说:“尽管我没过门儿,但从感情上,我就是鹿家的儿媳妇,你就是我的亲姐姐!我一定在这多住几天。今后,咱们亲戚要经常走动,千万别断了联系。这次我们姐俩能相见,全靠沈阳晚报的记者们热心帮助,咱们得好好谢谢他们啊!”此刻,朱锦翔大娘脸上露出心满意足的神采。
  10月7日下午,朱锦翔大娘从鸡西农村打来电话说,今年“十一”,是她一生中最为难忘的日子。因为,鹿大娘的儿子、女儿、孙子、外孙等亲属,每天都来看望她,让她体验到了亲情间的天伦之乐。如果鹿鸣坤烈士在天有灵,一定会宽慰九泉。朱大娘说,她已经了却了半个多世纪的夙愿,今生今世,她的心底再无憾事了。

(感谢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大力协助采访)  

沈阳晚报高级记者邱宏  摄影王林、赵敬卫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88616101  62510365
传    真:010-88616101
联 系 人:张颖杰
电子邮箱:jiashumuseum@126.com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我们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