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消息/

家书细述两兄弟如何成为双博士

发布时间:2007-04-03

作者介绍
    兄,戴宏杰,1966年生于湖南省邵阳市。哈佛大学博士,斯坦福大学教授,清华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量子中心成员。
    1990年起,先后发表科学论文100余篇。其中在世界著名的《科学》、《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近20篇被各国科研工作者引用达数千次。
他领导的科研组在碳米管的开发上处国际领先地位。
    弟,戴宏力,1970年生于湖南省邵阳市。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博士。现任美国杜邦公司高级研发工程师,分别为美国电化学会、化学学会会员。在美国电化学协会会刊等杂志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拥有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技术方面的多项美国国家专利。

北京晚报报道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顾秉林(清华大学校长)

    宏杰、宏力兄弟在20世纪80至90年代初,分别求学于清华、北航两所大学,毕业后先后留学美国,现在都已成为颇有建树的青年学者和科学家。他俩的父母分别从事教育行政工作和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在教书育人、引导孩子成长方面颇有研究,匠心独具。
    书信记录了父母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盼,记录了兄弟俩大学生活和求知路上的攀登印迹与激情。在时下快餐文化盛行之际,潜心品读这厚厚的书稿,就像聆听一曲和谐纯美的音乐,令人沉静而感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与优良传统。宏杰、宏力兄弟张扬的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好好走下去,就要再一次显示自己的强大,以坚忍与毅力征服面临的一切”;“今后十年,将决定我到底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它的开头是在思考、痛苦和希望中来的,它的行进也会是艰难甚至是悲壮的,它的结尾则定会是辉煌的!”天道酬勤。今天他们的成功印证了他们的追求,印证了他俩信奉的“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的格言。正是那份执著,诠释了强者自强的人生哲理:只有自强不息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成功的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进德与修业往往相辅相成,完善人格与求知求学并重才能铸成大器。家书中那挥之不去的人文情怀和精神气质,可以说是兄弟俩成功的一个秘诀。浓浓亲情、如山父爱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以及拳拳的爱国热忱。湘滨寄语及隔岸叮嘱,不断引导孩子严格自律,防微杜渐,固本守节;时刻警示做人不能忘本,做事不可忘形,厚重包容,才能稳行致远。另一方面,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和各种讲座,与张海迪、徐良、国家围棋队等英雄人物和群体接触,多方获取养料,励志明德。可以看到兄弟俩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充实、兼收并蓄的过程。他们于所学专业之外对文学、艺术、哲学、体育的喜爱和感悟,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了他们的健全人格。
    爱是立人之根本、强国之大要、走向文明的路标。家书中,从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到子女对父母的敬爱,从切磋怎样去爱,到化为行动的爱家、爱国、爱生活、爱他人,真实坦诚,演绎着一次次灵魂的蜕变与升华。父子共读《陈情表》的场景,显示遵循传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魅力。书信中不少感人至深的段落和灼人的句子,是爱的宣言、爱的解读。爱,是他们生命之树的不败之花!因为大爱,他们的生命才变得如此鲜活而可触摸。

        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
         苗作斌(《求是》杂志社编审)

    近日,老友戴次一自湖南来,把他两个孩子在上大学及出外留学期间他们父子兄弟间的通信集——《兄弟家书》送我看,使我颇多感慨。
    老实为本全书三百余封信,时间跨度十年有余,都是平日碰到什么事情,发生什么问题,有些什么想法,需要交流和沟通,便随手提笔一挥而就的。所涉内容甚广,但并非漫无边际,都是围绕两个年轻人的成长而发,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活的主题贯穿全书。
    老戴的观点非常明确,他念念不忘的是叮嘱孩子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个老实人。他在信上说,做老实人是我们家的传统,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希望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老实为本”的信条。他还说,人是不可能完美的,但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量使自己完美些,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要求,如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不为一时胜败所动;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对待生活和学习;学会辨别是非,真善美,从之,假恶丑,嗤之以鼻;认认真真学习,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前进等。
    两个口号书中有两个口号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这是孩子们的座右铭,也是父子在信上经常议论的话题。这是一种信念: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想收获必须付出应有的劳动。老戴告诉儿子要学习农民。农民为了丰收,从播种到收割,披风沥雨,日夜操劳,精心呵护,用自己的辛勤、智慧、经验和协作,战胜困难,夺取丰收。学习也要这样。他强调,对于一个上进青年来说,他的日程表上应该抹去无所事事这一栏,应该锻炼自我控制、自己驾驭自己的能力,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还说,一个人,尤其是青年人,不忙是很可怕的,忙,争取上进的忙,才是最可喜的。
    孩子们写道:“自懂事以来,未敢有半点的松懈,未敢有一时的疏忽。”他们从自己切身感受中认识到,好的科研成果都是干出来的,都是毅力、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所以宏杰说他信奉一个真理:干!“我来了,我就要干!”宏力说,一切都来自努力!所以我才能在这里(指美国大学和研究所)取得成就,站稳脚跟。
    另一个口号是宏杰刚到国外寄往家中的照片背后题写的“漂洋过海到了这里,你若不能征服我,我就要征服你!”新一代的壮志雄心和坚定的必胜信念,跃然纸上。这种想法并不是一时激动,一时心血来潮,早在几年前他带第一次到北京上学的弟弟到天安门广场,指着灯火辉煌的街市说:我要征服这座城市,征服,就是读懂他,推进他,让他熠熠发光!这话说得有多好!在这里,征服并不是要打倒谁,统治谁,而是看谁掌握更多的知识,具有更高强的本领,创造更多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为人类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从而赢得世人的尊重和钦佩。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信中涉及许多日常具体小事,如早上起床要叠好被子,不要乱花钱,哪怕几元钱也不要随便用,不要吸烟,要知礼节懂节约,要主动关心长辈。老戴信上说了一件有趣的事:“姨妈来信问你的通讯处,我没告诉她,说你没去信她就不应该给你写信,你应先去信问候”。还要学会和人相处,“与人交往是双方的事。从自己来说,要乐于助人。要勤于为公(如打扫卫生),要谦让、大方、大度、不计较小事,多看、多学习别人的长处。”对人要“情浓于水”,不要“情薄于纸”。
    文理交融最后,我想谈一下本书的文字。老戴夫妇是搞教育和文字工作的,又爱子心切,深情溢于言表,所修之书,情真意切,内涵丰厚,自不待言;两兄弟的家书,也让人刮目相看。
    当我初看宏杰听到祖母病重写给父亲的信中,回忆早年与父亲同读李密的《陈情表》,并引述文中名句,感到惊讶:一个学理工的大学生竟对古典文学如此熟悉,实属少见!连续看多了,逐渐看出他的确有一定文字功底,因此当读到宏力结束暑假返京后写回的信上随笔引出宋之问的《过大庾岭》一诗:“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便不再惊讶,变而为之赞叹了。
    联想到当前一些大学生在拼英语,把母语扔在一边,连科研报告都不会写、写不好的种种情况,联想到文理互碍还是互相交融互相促进的不同认识,这里就不仅仅是单纯文字写作问题,值得思索值得探讨和总结的东西很多。

选自2007年4月2日《北京晚报》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88616101  62510365
传    真:010-88616101
联 系 人:张颖杰
电子邮箱:jiashumuseum@126.com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我们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