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消息/

期待家书版“复兴之路”

发布时间:2009-09-29

    【本网专讯】在全国上下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打开尘封的记忆——中国民间手写家书展”也在紧张筹备中。此展规模虽然不大,但由于其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时代性强而为各方所关注。


中科院院士周明镇致在美国留学的儿子周西莓家书


    家书是家人亲友之间沟通信息、表达情感的工具,其最显著的特点是真实性和私密性。家书除了叙述家庭琐事外,也记载了关乎那个时代的社会风云、历史事件。家书还是写信人情感驰骋的园地,收信人可以从中获得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根本无法实现的亲情享受。
    本次展览分为古代家书、清代家书、民国家书、抗战家书、军旅家书、五十年代家书、六七十年代家书、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书、两岸家书、海外飞鸿、留住家书十一个部分,按家书写作年代为序,以通信人为展览单元,共展示家书150组(件),3075封,相关老照片380帧,以及手稿、票证、图书若干件。


“文革”时期的家书信封

彭怀玉女士部分家书


    本次展览所有展品均从民间征集而来,所选家书实物均为手写原件,其中最早的写于清乾隆年间,最晚的写于2009年,时间跨度达二百多年。一封家书,一段历史。这里陈列的每封家书几乎都完成了从书写、封缄、寄递,到收拆、阅读的全过程。细细品味,家书背后,恩怨情仇,悲欢离合,上演了多少动人的故事,蕴含了多少历史的信息……
    据介绍,家书展品选择的原则是:
    1、政治导向性:家书内容表现真、善、美,宣扬正气、乐观上进,体现爱国爱家情感。因开展正值建国六十周年,故选择两组反映建国以来六十年社会变迁的家书作为特色专柜展出。同时,家书展品的时间跨度从清中期至今,与国家博物馆的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及文化部同名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的时间跨度相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可以说是一部家书版的“复兴之路”。
    2、教育性:教育性是博物馆的三大功能之一,所以在展品选择及展品说明方面注重对参观者,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让他们了解什么是爱,什么是感恩,家与国的关系,等等,并从书法、色彩、照片、展示设计诸方面加强可视性、观赏性、故事性和趣味性,吸引观众。
    3、学术性:在突出观赏性的同时兼顾学术性。展品编排考虑其总体走向,通过从古代家书开始的十一个部分,梳理中国家书发展演变的历史,多角度展示丰富多彩的家书文化,这是国内首次进行家书史的陈列。我们在撰写展品说明文字时指出了其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价值。

 
 
 
爱国华侨杨仁汉,摄于1948年

    展览负责人表示,通过这些家书,勾勒中国民间手写家书的演变轨迹,突显各个时期家书文化的不同特征,领略手写家书的多元魅力。人们也将看到,每位家书捐赠者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无私地奉献出多年的珍藏,不惜暴露“隐私”,才使 “打开尘封的记忆”成为可能。作为观者,我们应向他们致敬!
    希望这些来自民间的记忆不会被淡忘,希望手写家书不致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失传!


谭安利先生部分家书


谭姗英与儿子陈洣加、谭安利、谭安陵合影,1968年2月摄于韶山


志愿军战士少康致弟弟邵尔钧家书


志愿军战士少康,1950年摄于沈阳


唐敏政(前排右坐者)52岁生日与家人合影,农历1950年10月16日摄于长沙


    此展由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和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联合主办,预计将于2009年10月底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开幕。
    据悉,《打开尘封的记忆——中国民间手写家书展图录》也在紧张地编辑过程中,展览开幕后即可与读者见面。
    让我们共同期待家书版“复兴之路”早日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88616101  62510365
传    真:010-88616101
联 系 人:张颖杰
电子邮箱:jiashumuseum@126.com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我们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