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文章/

入选国博家书 见证时代风采 (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

发布时间:2006-06-06

                   2006年05月25日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
    主持人:昨天早上,我们互动话题和您说的是“家书抵万金”,节目中提到,昨天白天,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将向国家博物馆捐赠了一批精选自海内外的民间家书手稿。普通百姓的家书这也是首次入藏国家博物馆。
  民间家书为什么会有如此礼遇,主要缘于这些五彩斑斓的家书,从侧面真实记录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正所谓“一封家书见证一个时代”。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解说:此次国博收藏的80封家书是从征集到的3.51万封家书中精选出来的,最早的家书写于清乾隆年间,最晚的写于20世纪,其中不乏一批极具历史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家书。
  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员会秘书长 张丁:时间跨度长达一个多世纪,可以分为敬老家书、亲子家书、爱情家书、军旅家书、两岸家书还有海外飞鸿等等方面。
  解说:家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民间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集文学、美学、书法、礼仪、邮政、包装、纸张等文化于一体的综合载体。千百年来,家书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文化,维系着人间的亲情。
  家书捐赠者: 这是68年我四哥去当兵,那时候我父亲工作比较忙,就是抽出来时间给他写封信,嘱咐他在新兵营,要艰苦、要吃得起苦、要向贫下中农学习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周志强:我现在翻起来我自己珍藏的家书,我甚至连中学时代我妈妈写给我的信,我都保留着,那么打开以后,立刻你进入了那个时代的一种回忆,和那个时代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情感交流,人的喜怒哀乐。
  解说:然而,随着现代通信方式的变革,传统家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家书这一传承千年的优秀民间文化遗产,正面临悄然消亡的命运。调查结果显示,在25至45岁的受调查人群中,95%的人平均一年亲笔写的私人书信不到三封,而他们每周接到的E-mail达到20封。特别是手机短信,去年中国人发了2100多亿条短信,目前日发送量近6亿条。几千万人拇指翻飞,短信频频,确实快捷,但同时又有多少人能想起写封家信呢?家书正处在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当中,很多有价值的书信资料正在流失,亟待抢救的家书,而今成了文物征集的对象,不能不令人深思。
                                        (记者:邓耀明、杨国强  报道)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88616101  62510365
传    真:010-88616101
联 系 人:张颖杰
电子邮箱:jiashumuseum@126.com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我们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