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文章/

家书见丹心 浩气满乾坤(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11-09-26

2011年06月17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5版    记者:杜 萌

    在中国共产党90华诞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前往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参观了正在这里举办的“中国民间手写家书展”,该校家书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丁向我们展示了近年收集的部分红色家书。家书的作者们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发自内心地抒发着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国家的富强而不惜英勇献身的赤胆忠心。让我们随着一封封直指心灵的红色家书,去触摸一段段血与火的历史,感悟革命先辈们英勇无畏的情怀。

【矢志不渝  前仆后继】

  1924年年初,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在中国大地上发动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大革命。1926年夏,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在沿途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北伐军势如破竹,半年多时间里,就占领了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势力。在北伐战斗中有着共产党人的身影。

  现南昌已克复,三二日后,我将到江西省城去了!将来不知能否到南京、上海。南昌到汉口只需二日,汉口四日到重庆,要是我会回家也很容易,不过我现在不能回来!  ——共产党党员陆更夫致五弟陆希圣家书节选,1926年11月于江西高安

  这是陆更夫在北伐途中写的家书,是他唯一幸存的遗墨。陆更夫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共产党,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曾任两广省委书记。1926年,身为叶挺独立团某部政治指导员的陆更夫参加了北伐战争,1932年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后从容就义,时年26岁。

  1928年,陆更夫曾于赴苏联莫斯科大学留学期间,与战友黄海明相识、相恋,结为伴侣。1930年回国后,黄海明因怀有身孕,留在上海工作,陆更夫则被派到广州。谁料此次分手,竟成永诀!直到1952年5月,黄海明才得知陆更夫的母亲及弟妹的下落,她立即给他们写信:

  我是1933年带着刚满周岁的孩子在上海被捕,后押解到南京判徒刑10年,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才放出来……未见过面的弟弟妹妹,你们生活如何?母亲今年多大年纪了,身体还健康吗?

  妈妈!我不是无情人,我对更夫同志始终没有忘记过……他牺牲以后我不但没有消极工作,相反我更坚强了,我步着他的后尘,踏着他的血迹,抱着对国民党仇恨的心情,为更夫同志报仇,担负起他未完成的事业。  ——共产党员黄海明致陆更夫家人书信节选,1952年5月21日于山东济南

  书信文字质朴,讲述了陆更夫被害后自己和女儿曼曼颠沛流离的生活,平淡的语句流露出对黑暗时代血泪的控诉,流露出虽饱受迫害却始终未放弃理想的壮志豪情。是的,革命的火种是扑不灭的,一位烈士牺牲了,千万个战士站起来。没有这种矢志不渝的精神,没有这种前仆后继的气概,就没有中国革命的成功。

【不怕牺牲  英勇抗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一场反抗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在华夏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展开。中国人民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付出了世所罕见的牺牲,无数共产党人付出了鲜血和生命。

  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并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惨祸,已临到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头上……我们也决心与华北人民共甘苦、共生死,不管敌人怎样进攻,我们准备不回到黄河南岸来。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致母亲的家书节选,1937年于华北抗日前线

  语言慷慨悲壮,意志不可动摇。寥寥数笔,表现出了一位八路军高级将领,对日寇的憎恨以及不怕牺牲、誓死抗击的决心。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你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  ——抗日名将、共产党人吉鸿昌就义前写给妻子的短札,1934年12月24日于北平陆军监狱

  没有戚伤的呜咽,没有哀惋地叹息,行文豪壮,音韵铿锵,爱国爱家之心,何等赤诚。吉鸿昌性格刚毅,牺牲前以手指为笔,在刑场上写下了浩然正气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诗中正气凛然、充满了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信中的殷殷嘱托,洋溢着他对妻儿的深深关切。铁石肝胆者读到此处,也会泪滴纸笺。

  我们又要别离……亲爱的,谁不愿骨肉的团聚,谁不留念家庭的温暖,要知道国难当头,应踊跃赴前线杀敌。……对于我这次的外出,请不要依恋,要知道你爱人的走,不是故意地抛弃你,而是为了革命,为着独立自由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的啊!   ——新四军五支队司令部秘书胡孟晋给妻子的辞别信,1939年11月于舒城

  在虎狼当道、阴霾满天的时候,胡孟晋看到了祖国新生的前景,文字里充盈着对祖国、对人民的忱爱,伟岸的气节与炽热的情感同生并发,情真意切。全信表达了对妻子的至爱深情,和为了拯救国家、解救同胞不惜牺牲个人爱情及生命的崇高革命精神,令人感佩。

【坚定信念  勇于斗争】

  1946年4月,苦难的中国尚处于抗战结束后的短暂和平时期。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却撕毁停战协定,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于当年6月依靠优势兵力,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

  我送父亲出了村口,一阵阵的悲酸直涌上心头来,我简直想放声大哭,啊!这也许是最后一次见面吧……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呼哭。你看,疆场上躺着的那些死尸,哪一个不是他妈妈的爱儿?……我不相信我们生来就是要受苦的,我们要听民主政府的话,始终跟着人民的救星——共产党走,跟着毛主席走。   ——八路军战士冯庭楷致兄长家书节选,1946年4月于河南安阳

  在信中,冯庭楷思念家人,对年迈的父母双亲有诸多不舍和牵挂。但是,对人民解放事业的坚定信念、对党的无限忠诚又洋溢在笔墨间。出身农村的他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救亡图存、争取和平所作出的努力。冯庭楷深知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将人民的生活从颠沛流离、食不裹腹中拯救出来。写完家书之后不到半年,他便英勇牺牲在战场。

  是啊,正如家书中所说,那些战场上的骸骨,哪一具不是妈妈的爱儿。冯庭楷虽然只读过高小,但是他用毛笔小楷写的这封书信,字迹工整,语言真切,字里行间充满了阶级深仇、民族大恨,表达了对党、对毛主席、对人民的耿耿忠心,洋溢着对骨肉家人的拳拳亲情,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明年我们就会打进关去,东北我们有强大的炮兵、飞机、坦克,百万大军将来轰轰烈烈地打进关去,全国的胜利就在眼前,那时再见吧!  ——解放军战士许英致母亲家书节选,1948年于华北

  同冯庭楷一样,许英在信中也表达了对家中老母的思念之情,然而更令人动容的,是他对解放战争的坚定信心。胜利就在眼前,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日子就在眼前。

  我们三路解放大军一起过江,去把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消灭光,解放江南人民,建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新中国就要诞生,希望你多学习文化,以后为人民服务。   ——解放军战士袁志超致弟弟家书节选,1949年端午节于江西乐平

  时任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十八军政治部秘书的袁志超,在渡江战争前夕给自己的弟弟写了上面这封家信。信中文笔亲切流畅,行文如长风吹动,直落千里,充满了胜利豪情。

  儿正值青年不能坐视被害,应该出儿这份力量去打敌人。因此,儿为祖国不能(不)尽孝,儿为人民不顾己事。近日站在革命队伍里,一定非要把敌人消灭完。 ——郭天栋致父母家书节选,1949年6月于咸阳

  这封在战场上写就的家书尚未寄出。1949年6月中旬,一场枪林弹雨的恶战刚刚结束,解放军战士在打扫战场时,从一位牺牲的年轻战友身上发现了这封家书。这封浸透着烈士鲜血的遗书,充满浩然正气,展现了这位解放军战士的高尚情怀。

  走出展厅,我依旧沉浸在红色的革命岁月中,那些泛黄的家书里有着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所发出的肺腑真言。英雄虽逝、浩气长存,为了建设光明、美好、幸福、富强的新中国,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谱写出一曲曲悲壮的英雄史诗。碧血垂青史,浩气贯长虹,他们的英名将永载史册,他们的革命精神不朽。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88616101  62510365
传    真:010-88616101
联 系 人:张颖杰
电子邮箱:jiashumuseum@126.com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我们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