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文章/

今天,你还写信吗?——网络时代传统书信是否悄然淡出 (合肥晚报)

发布时间:2006-05-25

  新闻背景

  日前,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遗产抢救工程办公室发起的“抢救民间家书”活动,引起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对传统书信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的思考。数十位文化名人向海内外中华儿女发出倡议:留住家书,捐献家书。

  近年来,从电话到E-mail,从ICQ到OICQ,从语音到视频,从短信到彩铃,几乎每天都有新东西需要人们去了解和使用。各种通讯工具风起云涌,惟有传统的书信悄然淡出。“打电话多方便啊,现在谁还写信啊。”“写信惟一的好处就是价格低。”“喜欢写信,但是没时间。”“写信比较落伍。”在越来越忙碌的现代社会,这些回答也许可以解释书信衰落的原因。以上海为例,在上海邮政的信函业务总量中,家书所占的比例只有5%,平均每人每年不到一封。

  一项网上调查表明,在“你最愿意选择的私人联络方式”一项中,排名最前的分别是“电话”、“E-mail”和“手机短信”,随后是“QQ”、“MSN”,而“书信”选项连前5名都没进入。

  书信交流功能淡化

  张骑俊(教师):书信的退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毕竟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比书信更为实用。在这个商业社会,金钱和效率成了人们追逐的目标。现代化的通讯方式必定会成为主流。如今,书信担负的信息交流功能已经淡化,转而肩负起了一种文化承载的功能。而文化的功能,显然不是大众的必需。

  书信方式没有效率

  鲁璐(大三学生):自从上了大学,我就再也没写过信。一是没时间,二是现在的通讯方式越来越多了,和别人的沟通也越来越方便了。我和我的男朋友认识近两年了,连一封信都没写过,刚认识时,我们靠着短信就建立了感情。虽然,写信可以更深一步地交流感情,但在这个文化快餐化的时代,传统书信的淡出已成为必然趋势。

  工作太忙无法写

  陶芳杰(房地产公司职员):现在我对书信已经疏远了,平时业务繁忙,根本没有时间写信。其实也没有必要,对于生意场上的那些所谓朋友,用手机联系十分方便,没必要用书信倾诉什么,我也没有什么向他们倾诉的。有几次想写信回家,但写信时思路总被生意场上的电话打断,最后干脆不写了,一个电话打回家,什么话都说了。

  书信是珍贵的收藏品

  解克竞(合肥一自由摄影师):我是我朋友圈内为数不多还坚持给家里写信的“异类”了。虽然平时我也给远在亳州的父母打电话,但每两个月我都坚持给他们写一封信,让他们注意自己的身体,自己在合肥挺好的,要爸妈不要为自己担心。在我看来,传统书信可以和摄影中的传统胶片摄影相提并论,它们都是记忆的永恒,而现代化的通讯方式,就像数码摄影一样,方便实用,但缺少经典。

  候景艳(省女教所工作人员):家书的式微让人们反思了现代人情感的异化。我一般写信都写给很亲密的人,这样利于事情的叙述和感情的表达,虽然传递信息的速度慢了一点,但我还是喜欢写信那种踏踏实实的感觉,喜欢收到别人信件时慢慢回味的感动。

李磊 陈治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88616101  62510365
传    真:010-88616101
联 系 人:张颖杰
电子邮箱:jiashumuseum@126.com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我们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