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文章/

“红色家书”讲述革命背后的故事(中国新闻社)

发布时间:2011-09-26

 中新社北京2011年6月26日电 作者 陶禹舟 来源:中国新闻网

 

  “红霞吾妻鉴: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1934年12月24日,著名抗日将领吉鸿昌在殉难前夕写下绝笔家书,信中殷殷嘱托,鼓励妻子为了儿女的成长、为了前赴后继的革命,坚强地活下去。
  在建党90周年之际,54封如以上这般铁骨柔情的红色家书跨越了将近一个世纪,随着图书《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出版,重新公布于大众。
  这些家书的作者均为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既包括陶铸、邓子恢、帅孟奇、周扬、项南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包括陆更夫、竺清旦、吉鸿昌、左权等革命烈士,还有很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付出艰辛乃至生命的普通党员。
  它们有的写于慷慨就义的阴森前夕,有的写于硝烟弥漫的战斗间隙,有的写于战火纷飞的革命时期,有的写于建设祖国的和平年代。从1921年跨越至2011年,54封家书伴随了中共90年的成长历程,也承载了90年来共产党人为信仰而献身的革命建设豪情,以及他们对家人柔肠百转的亲情与爱情。
  “读来最令人感动的就是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家书。”该书主编张丁在谈到梳理这些家书的感想时如是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血脉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这时期共产党人的家书中充满了作者愿为信仰而献身的革命豪情,而家书背后则是一段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该书收录了革命烈士陆更夫诸多家信中唯一幸存的遗墨孤品。陆更夫是鲜为人知的中共早期革命家,曾任叶挺独立团某部政治指导员,参加过北伐战争,1932年在广州参加中共两广常委会时被捕入狱,是年7月15日英勇就义。
  这封家书写于1926年北伐战争途中,收信人为陆更夫的五弟。虽距今已80多个春秋,该信依旧保存完好,字句清晰可见,质朴的文字满载感人至深的骨肉亲情:“父亲现在何处?我不知信该交什么地方!母亲近来想也安好无恙!我现在的身体很是安健,能吃苦!不害病,这是母亲和你们都喜欢的!”
  “尽管家书的纸张大小不同、质地各异,穿越烽火年代,又经数十载岁月洗礼,能够保留至今,殊为不易。”张丁在谈到这些家书的价值时说。
  他认为,这些家书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作为时代的见证者、亲历者,写信人的视角,在一般史书中很难看到。”
  原中顾委委员、中国企业联合会名誉会长袁宝华在该书序言中写到:“《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不仅表现了家书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而且折射出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那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阅读这些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就是在重温我们身边的历史,就是在重温我们党的历史。”
  为了保护家书这一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民间家书抢救行动”于2005年4月正式启动。此次所选家书是从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所征集的四万余封家书中选择出来的,绝大多数为首次公开发表。本书主编张丁则于此前刚刚获得第四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贡献奖”,主办单位国家文物局授予其的颁奖词是:“把行将远去的名人和普通百姓的家书作为文化来研究,作为文物建立博物馆进行展示。他用自己的感受理解文化遗产,他用实际行动传承着家书文化。”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88616101  62510365
传    真:010-88616101
联 系 人:张颖杰
电子邮箱:jiashumuseum@126.com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我们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