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文章/

家书文化:追忆历史烟云 展示别样历史 (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06-05-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记者:刘玉琴)

    6月18日至25日,抢救民间家书征集成果展在北京宣武区文化馆举办。展览分明清家书、亲子家书、敬老家书、军旅家书、爱情家书、两岸家书、海外飞鸿等部分。据介绍,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共同发起的抢救民间家书项目自4月启动以来,海内外炎黄子孙踊跃捐赠,目前已收到家书8000余封。

    一封家书就是一段历史

   五彩斑斓的家书,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明清时期的家书。明清两代是古代家书发展的高峰期,许多文人学士的文集中都收有家书。展示的明清书信包括书写于明朝崇祯二年和清朝乾隆、咸丰、同治、光绪年间的家书,人们在领略这些古老书信的同时,还可追忆当年的历史烟云。

  展览中最具特色的算是两岸家书专题。这些家书反映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日夜盼望和平统一的情感。江苏无锡一位人士捐赠的一封写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家书,是一位刚刚撤退到台湾的军人写给大陆表弟的。时值春节,他思念家乡,字里行间表达出因时局不定无法定身的无奈,充满了思念手足的亲情。

  在亲子家书中,有一封弥足珍贵。它是老一辈革命家周扬的母亲1940年10月写给在陕甘宁边区任教育厅长的儿子的。当时母亲年近六旬,6年没有儿子的音讯。她在信中倾诉家中缺少男丁、生活艰难及思儿之苦,希望儿子常写信回家,以免惦念。有意思的是,虽然老母亲的毛笔字写得非常出众,却在落款处写了一句:“亲笔写得不好,看完烧掉”。但是周扬读后将信完整保存下来,成为老一辈革命家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的见证。

    让家书文化惠泽后世
    据了解,本次抢救民间家书活动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抢救,一是民间。家书征集的对象主要是民间普通百姓的家书,不限年代和地域,不论长短,只要是家人互相通信留下的文字,都属于征集范围。这些家书若存于个人手中,将会慢慢消亡,而如果把它们都集中起来,无疑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负责人介绍,这次成果展只是抢救民间家书系列活动中的一项,余下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项目组委会将妥善保管好所有的家书,让中国传统的家书文化惠泽后世。

  有关专家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话、网络迅速崛起,“家书抵万金”的时代离人们越来越远。在传统书信式微的今天,通过民间家书的征集和展览,倡导内涵丰富的家书文化,对于弘扬人间亲情、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88616101  62510365
传    真:010-88616101
联 系 人:张颖杰
电子邮箱:jiashumuseum@126.com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我们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