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文章/

用40封家书记录历史(邮政周报)

发布时间:2011-11-24

《鸿雁飞越加勒比——古巴华侨家书纪事》

用40封家书记录历史

2011年11月18日    邮政周报第七版    作者:谭安利  


    暨南大学黄卓才教授寄来了他的新作《鸿雁飞越加勒比——古巴华侨家书纪事》(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我如获至宝,立即拜读,爱不释手。这是他在2006年出版的《古巴华侨家书故事》基础上修订改版的,新版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较大变化,作者用散文体纪实手法,更全面、细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时代两个国家的历史风云变幻和一个家庭三四代人开拓奋进的历程。作者的父亲黄宝世生前是古巴大萨瓜市中华会馆终身主席,他40多封1952-1975年间寄自古巴的家书是本书的基础史料,作者通过这些朴实无华、真情实感的家书,以富于感情的文学笔法、精炼的语言,娓娓道出一个华侨家庭几代人的百年繁衍与发展,活现了一部特别真实的私人生活史,也同时折射了大时代的社会变迁。
    这是一本资料丰富、翔实,图文并茂,趣味满纸,写作体例特别有创意的图书,几十封珍贵的海外家书演绎出一个个平凡有趣、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讲述了许多引起读者共鸣的家事国事世界事,反映了上世纪20-70年代特定历史阶段那个蒙着神秘面纱的加勒比社会主义岛国的情状,其史料价值、文学价值都不可估量。
    读完全书,特别让我感动的,是老华侨黄宝世先生爱家爱国的赤子情怀和顽强拼搏的高尚品格。
    上世纪20年代的中国,外遭列强侵略,内有军阀混战,国运艰难,民不聊生。沿海地区有不少像黄宝世这样的普通人,迫于生计,走出国门,远渡重洋,到异国他乡谋生。黄宝世1925年到古巴,先做工后经商,1975年终老,50年仅仅回国一次。不是不想回,而是种种原因使得回国探亲和叶落归根的愿望未能实现,成为全家人的遗憾。黄宝世长年身在海外,心系祖国,梦萦家乡,情牵亲人。他终生不渝地履行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含辛茹苦、竭尽所能、年复一年地给妻儿亲友寄回“侨汇”,年年盼望着“能回到祖国去”与妻儿亲友团聚,可是“返国事情亦不容易”,“我找寻办法回国,困难之点甚多”,虽“坚持忍耐”却始终未能如愿。这一封封“太平常了,太不平凡”的家书,饱含着多少老华侨的辛酸和血泪!读了令人唏嘘不已!在不少人一味追逐物质利益、背离亲情孝道、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当下,读这些家书,读这些家书背后的故事,可以让灵魂经受洗礼,让精神得到升华。
    令人十分欣慰的是,黄宝世先生早年背井离乡的苦累和心血没有白费。他的家书由他的“小儿卓才”珍藏至今,并整理编辑出版,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得以与广大民众共享。“卓才吾儿”遵照父亲在家书中嘱咐的“求深造求上进,是为读书人的本色”,“当然要做好工作”,“希望自己创造,是我一贯宗旨”,“尤其细心培养儿女,成为一个有技术有能力的孩子”等谆谆教诲,勤奋努力,学业进步,报效祖国,事业有成。现在,中国日益繁荣昌盛,后来者居上,黄老先生的第三代已有三人获博士学位,他们以高学历为起点跨出国门,直接进入侨居国社会的中上层,创业有成,有的已成为国际一流的专家学者,他们不断在为家族、为祖国、为世界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这一切,足以告慰黄宝世以及所有海外华侨先辈的在天之灵!
    总之,黄卓才教授的《鸿雁飞越加勒比——古巴华侨家书纪事》是值得一读的好书。我相信,中老年读者一定会感同身受、感慨良多、受益匪浅,青年人读了,将会增加不少有益而有趣的知识,并且,对于认识人生奋斗的价值也会深受启迪。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88616101  62510365
传    真:010-88616101
联 系 人:张颖杰
电子邮箱:jiashumuseum@126.com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我们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