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文章
听傅敏说父兄:《傅雷家书》之外的温情故事 (新浪教育)
发布时间:2006-05-25
(来源:新浪教育)
喜欢外国文学的人恐怕都读过傅雷先生的译著,也一定知道《傅雷家书》。日前傅雷之子傅敏先生为《傅雷全集》出版事宜(800多万字的全集由辽宁教育出版社1月正式出版)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今年65岁的傅敏退休前是北京第七中学的英语特级教师。他是最早发现傅雷家书》巨大精神价值的人,也是家族中承受苦难最多的人。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父亲傅雷与兄长傅聪
的耀眼光芒之下,至今仍在为传播父兄的成就而默默无闻地做着他所能做的一切。
"新家书"少了严酷,多了温情
傅敏说,1981年第一版《傅雷家书》受当时社会条件限制,只能把符合"严是爱"思想的家信选编进去,而有人情味的内容则被视为"资产阶级的情调",是不准选发的,所以人们从家书中只看到了傅雷教子"严"的一面。而事实上,傅雷也有十分细腻慈爱的一面。今年1月再版的《傅雷(新)家书》主要增补的就是当年被删掉的、最能体现作为父母对去国离乡的儿子殷殷关切之情的内容。那细腻的叮咛和嘱咐,即使给今天出国留学的孩子看也是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
对傅聪的教育,傅雷是很变通的
傅敏说,哥哥三岁时就表现出对音乐的特殊偏好与过人天分。为了让傅聪专心在音乐道路上发展,傅雷把他从小学撤回,由他亲自教语文,其他课程另请家教。傅聪九岁开始正式拜师学琴。
到了十二岁,关在家里练了三年琴的傅聪进入了反抗期,说什么也不练了。
当时,好友钱钟书劝傅雷,不能总把傅聪圈在家里,孩子需要跟外界接触。于是傅雷不再坚持,把傅聪送到学校上学。可是淘气的傅聪根本不好好上课,不是逃学就是捣乱。
1948年,全家搬往昆明。到昆明后,十六岁高中还没读完的傅聪,竟然考上了云南大学。1949年傅雷带着妻子和傅敏离开昆明,辗转经香港、天津回到上海,把傅聪留在云南托付朋友照看。
"家书"凝聚父子深情
在大学里,傅聪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唱诗班,用美军撤退时留下的钢琴给大家伴奏。同学们发现了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和造诣,自发组织了一场傅聪独奏募捐音乐会,让傅聪用募来的钱做路费,去寻求艺术发展。傅聪这才觉醒,原来自己是那么热爱音乐!他坐了一个多月的火车来到上海,对父亲说:"我要继续弹琴。"
凭着热爱和执着,傅聪用琴声敲开了通往国际的大门:1953年参加了世界联欢节,1954年到波兰参加肖邦钢琴比赛并受到波兰总统贝鲁特青睐,从而获得留学波兰的机会。父子俩从这时开始通信,这才有了令无数世人为之感动的《傅雷家书》。听傅敏说父兄---《傅雷家书》之外的温情故事
傅雷离世前几年,反思对儿子的教育,内疚地对傅敏说:"你和你哥没有欢乐的童年。我对你们太严了。"而成人成才后的傅聪、傅敏回忆起父亲,感到的既有严厉,也有温情。无论怎样,父亲都令兄弟俩永远感恩、永远敬佩。
摘自《东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