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文章/

家书与档案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文物报)

发布时间:2016-03-22

中国文物报2016年03月21日19:31来源:国家文物局

  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杜梅在3月18日召开的“家书与档案学术研讨会”上表示,世界遗产强调的是独特性、世界性和杰出性,中国民间家书的申遗不能总体打包,应该选取其中最具特色、最有影响的门类,广泛收集,精心论证,分步实施。

  “家书与档案学术研讨会”3月1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国家档案局、国家博物馆、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分别就家书与档案、家书与历史研究、家书的记忆遗产属性等话题展开讨论。

  国家档案局原副局长刘国能、中国档案学会档案老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德俊、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韩玉梅、总参档案局《解放军档案》原主编刘铁林、中国档案报高级记者饶邦安等专家认为,家书是档案的一个重要门类,具有档案的属性,有着档案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家书又有着不同于其他档案的独特属性,比如私人性、私密性、文字性、完整性等,能起到其他档案所起不到的作用。家书记录了民间记忆,反映了人民和国家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应该抓紧进行抢救性收集,按照档案的规定进行保管和整理,并切实处理好著作权、隐私权等相关法律关系。

  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郭双林、梁启超研究专家解玺璋、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魏明孔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指出,家书是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比日记可利用的价值更高,其中对日常生活的记载往往较为鲜活,能够反映写信人的真实内心世界,尤其是撰写人物传记,没有家书就是一大缺憾。因此,家书既有私密性,也有公众和学术上的价值,特别是名人的家书,不能简单地看成私有财产,应该看作公众财富。

  据悉,“家书与档案学术研讨会”由中国档案学会档案老专家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隶属于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成立于2009年,主持全国抢救民间家书项目,收藏自清代以来的家书4万余封,出版家书9部。中心主任张丁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民间家书的文化价值和抢救性收藏研究》。(耿 坤)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88616101  62510365
传    真:010-88616101
联 系 人:张颖杰
电子邮箱:jiashumuseum@126.com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我们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