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春秋

当前位置: 首页/ 家书春秋/

一直被我们忽略的感受:家书抵万金

发布时间:2009-03-30

 

来源:2008-04-24 14:15新华网 易延端的博客
 

    前不久偶然读到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的一篇小说,写的是一位当了一辈子邮差的老人,很羡慕人家拆封读信的乐趣,却又苦于没有亲友可给自己通信,于是便在退休那天,自己给自己寄了一封信,然后便美滋滋地等着绿衣人呼喊自己拿信时那销魂的声音。

    这篇小说不长,我一连读了十遍,且每次都令我愧疚不已,仿佛小说中的那位羡慕人家拆封读信的老人就是我那白发苍苍的父亲和母亲。

    不由得想起十多年发生的事情。那是1992年春节,当时我还在西安当兵。

    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军营流行一种说法:新兵信多,老兵病多。那意思就是当新兵时,时刻思念着远方的家人和亲朋,所以会经常给他们写信,也常常收到回信。兵当老了,可能是习惯了或者可能是麻木了,总之对写信和收信都失去了兴致,虽然还时常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和朋友,但空闲时间大都用来吹牛、聊天和躺床板睡懒觉。

    那时,我已当了整整十年兵了。当初隔三岔五给父母写信汇报生活和学习情况、诉说思念之情的急迫心情,已随着兵龄的增加而淡漠了,给家里人及亲朋好友的信少多了,有时三五个月也难得提笔写一封。这倒不是因为我懒得写信,而是觉得经常给他们写信,都是那几句模式化的问候,外加一些关于自己的生活之类鸡毛蒜皮的事,写来写去,实在乏味。

    春节探家时,我特意到西安的几家大副食商场为父母选购了一大包当地特产,还特意给爱喝几盅的父亲买了两瓶陕西名酒“西凤酒”,满以为父母拿着这些礼物时一定会很高兴,岂料,他们面对我的这片孝敬不但没夸我,反而数落了我一顿。

    当晚,白发苍苍的父亲把我叫到一边,语重心长地说:“端儿,你离开家这么多年了,前几年还经常给家里写信回来,可这两年,你的信越来越少,今年一共才写了两封,你在外边究竟是病了还是怎么了,我们都不知道,经常为你担心。特别是你妈,时常在梦中都哭着叨念你……”父亲用手揩去两行浊泪,又说:“你一个人在外边,能经常写封信回来,说说你的情况,这比买啥稀奇东西回来还令我们高兴。”父亲看我早已泣不成声了,便沉默不语了。

    那晚,我彻夜失眠了,任凭愧疚的泪水弄湿枕头……

    今天,我们都生活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里,时间紧迫,大有一刻值千金之叹!但是,我们毕竟是有感情的血肉之躯,决不是规格化的经济动物。商业化更不该“化”掉我们应有的那些美好的、相互思念和怀念的亲情、友情。挤出一点时间,写一封信、打一个电话问候一下远方的亲人、朋友,是完全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要知道,家书抵万金啊!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88616101  62510365
传    真:010-88616101
联 系 人:张颖杰
电子邮箱:jiashumuseum@126.com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我们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