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家书博览/ 亲子家书/

即使一切成空,我还有爱

发布时间:2007-10-25

【倪志虹自述家书故事】
   倪志刚,生于1973年,初小、高小、初中、高中都是“三好学生”,1989年入团。勤读书、学文章、诗歌、书法、美术等。1992年考入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更加自觉学习。在学校里一直是三好生,并多次获得甲等奖学金,专心攻读、和乐为人,同学们称为“大海”,以其“温文尔雅、志行高洁、为风流倜傥的第一人”。1996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被重庆重点中学——巴蜀中学选中为师,从初中跟班教至高中三年级第一期。2002年3月,因积劳成疾,尽瘁在岗。
    他有极高的教学艺术水平,追求高度完美的人生境界;把理科班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到重庆市第一;班上学生龙艳培养成重庆市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巴蜀校长痛失良师。
    在老父老母本该安度晚年、享受儿孙绕膝堂前的天伦之乐的时候,小儿子却因过度劳累,积劳成疾,脑溢血突发而倒在重庆巴蜀中学高三学生备战高考的校园,永远地告别了这个他曾经那么热爱的世界。与自己最为挚爱的骨肉的生离死别,使年事已高的父母遭致命的打击……几十年无数次痛苦和不幸遭遇的磨砺,让两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再次坚强而坦然地面对一切。
    在整理儿子遗物中,那一封封沉甸甸、保存完好、弥足珍贵的家书展开来,再一次触动着每一个家庭成员敏感的神经,为“春风唤不回”而扼腕痛惜!
    在逝去的岁月里,写家信,读家书,一向是这个家庭所有家庭成员的一件赏心悦事。
    无论在快乐得意的时候,还是失意彷徨的时候,那一封封充满激励和希望,洋溢着浓浓亲情的家书成为他们的一种支撑,一种幸福,也是他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这些往来书信,浓缩了这个家庭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自我奋斗精神,彰显了这个家庭亲人间深切的关怀,相互间的激励和支持,展现了这个家庭亲人间深切的关怀,相互间的激励和支持,展现了这个家庭诗书传家、求贤入圣、丰富而高尚的精神世界。每封信字里行间随处可见的至真至纯、历久弥新的人间真情,至今仍然深深地、久久地激励和鼓舞这每一个亲人。特别是父亲那一封封倾尽心血,既饱含深厚父爱,又寄予深切期望;既不厌其烦地指导生活常识,又谆谆教以做学问、做人真理的家信,成为全部家书的主旋律,尽显父爱的伟大与无私,堪称父爱之典范。父亲的信总像“天边出现的第一线光明,在儿子懈怠、彷徨之时,引领其走向光明,鼓励其继续前行”……
    “即使一切成空,一切消逝,我还有爱”;“生命中总有那么多苦难,唯有对生活的乐观才给人生洒满阳光”;“人是永远打不败的” ……这样的珠玑字句,在每一封信中随处可见,这样的家信能不为之动容?

【家书原文】


刚儿入览:
    盼得来信,知道军训情况。这生活大熔炉却是磨练人,增益已无所不能。训满回校将展开正规的学习生活。中文系是大学的首系,弘扬民族文化、复兴中华民族、救国救民、兴家立业、它都负有重大的历史使命,切莫小视。能进大学学中国文学就有可能窥探祖国学术的门墙。要立定继往开来的大志,有步骤地走去。北宋大理学家张载以“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无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壮志,一生成就最大,最宜效法。吾家历代书香,先辈都好文以教书育人为业,多所成就,享有今誉。吾儿录取到中文系深造,实属天意,可说是命运前定,不可违背。只要努力,学有成就,前途就十分广阔。中英文闹通,不仅国内,且可走向国际,今后需要大量的国际型人才以交流学术文化,为人类造福。
    杜甫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分精读、为《四书五经》、《古文观止》之类;略读为《唐诗》《宋词》《元曲》之类;浏览、一般作品为近现代一些名著,知其大要即可。经典性的大块中英文文章,每天都要选些朗读,细细咀嚼其思想感情、气势,以作自己习作的借鉴。多谈多作,多写各种形体的文章,向老师请教,向校刊或报刊投稿以求得到帮助一点一滴地积累,读多了、写多了,自然会有力作而一鸣惊人、出人头地。
    师范为人师的典范,要神圣的、要权力维护,尊敬老师,受益就多;团结同学、助人为乐;注意养生,加强锻炼,尤其注意保护视力,去掉眼镜,以免生活中受限。
    缺钱去杨娘处取,把应用衣物制好,以后按月给你兑来。家中如常,勿念。潜心学习为是。话长下次谈。
    祝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父  亲笔
                              92.10.9


刚儿入览:
    来信及所练颜字收到,大家都很高兴。吾儿立志恢宏,步履踏实,必能获得成功。目前大陆上下交征创,鲜言学术,是国家民族最大的危机。哲学本是少数人搞的的高层次的举创,尤其成了冷门,吾儿有志于此,为父十分欣慰,一定创造条件,使您能期底于成。
    研精哲学、文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如数理化,以及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历史学等基础科学都必须搞通,而后哲学上才可能有创建,形成自己的体系。目前大学有关中外语言文学的基础,特别是古文基础必须扎实,才能攻读进去。除搞通英文外,以后还需选修德文作为工具,以利阅读活翻译原著。在我国就从《四书》入手,而后是《易经》、《洪范》、《道德经》、《庄子》等先秦诸子原著,以及汉唐,尤以宋朝各家倍出。周敦颐、张载、二程、王安石、陆九渊、朱熹最称巨匠。现代以胡适、梁漱溟、冯友兰为有名。在西方同样的古典的希腊哲学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为着。近代以德国康德、菲希德,尤以黑格尔三大家为集大成。中西都源远流长,而源头在东方的中国,以《易经》、《洪范》为最早、最高深、最科学、最符合人类实用。印度佛理也极高深,于人生哲理亦卓有见地。中西都需以读原著为好。
    哲学著作浩如烟海,儿阅读名家所作哲学史,了解源流和有名家的著作。可借或书店买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他只写了先秦。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为正统,从古写到现在,较完整详细。其他简要的也可选看一些。西方的家里有六大师院合编的《欧洲哲学史》,可回来看。今后以攻读《四书》为主。在重庆或北京、上海能买到朱熹的《朱子全集》或程颢程颐的《二程全书》阅读,他们的修身养性、益智、治学的方法都是上乘,尤以朱熹集东方儒、道、佛、哲学之达成,以儒为中心,集佛道溶为一炉,为东方文化的正宗。现代梁漱溟有《东方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论述简略。西方就攻读黑格尔的《哲学全书》,它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三部分,还有《美学》。他集西方古典哲学之大成,继往开来,成就最大。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应需一读。《矛盾论》、《实践论》、《孙文学说》应要阅读,这些都是下一步的事,目前是学好所开功课。《写作学》是方法,练好基本功仍在读精古文搞通,准确地掌握字、辞、章、法,以为写作的原始素材。
    四年所开课程去把各年级的课表抄一份寄来就行。可能有《文学原理》、《哲学概论》、《逻辑》、《心理学原理》一类的都属哲学范畴。《教育学》也是重要的哲学,吾儿可一步一步学下去,不急于求成,基础重要。
吾儿要把营养作息调整,注意保暖、御寒,武术课认真学,好好练以防患。气功师严新是重庆市中医研究所医师,可能去拜访一下应可得到启发,气功是我国最佳的自我益智健身术。
    本周我又应聘回二中教高一全年级的世界近代史,每周八节,所以甚忙,下次再写。遥祝
    学业大进!

                             父  亲笔
                           十一月廿八日

 

小姐姐:
    你好吗?时间匆匆而过,一晃两个月就过去了。一直想给你写的信今晚才安下心来写。这是在教室,读英语阅读的时候突然想起写信,没有信笺,就把这篇快速阅读翻过来代替吧。
   我一直都在希望能读到你写的信,我希望在信中读到你进来的生活、工作、情感,我希望读到家里发生的事,特别是关于三姐的,这封信我一直没有等到。小姐姐,是因为心绪烦乱吗?
    小姐姐,假期你对我说的一句话,我现在还记得。你说我变了。当时,我受到很大的振动!当时我有种感觉,我觉得对不起你,对不起家里的所有人。我发现自己一个假期都寡言少语,很沉闷,而我的沉闷不知不觉影响了周围的人。我之所以感到内疚,是因为我以为对家我也负有责任,而我没有担起这个责任。我真正该做的是先让自己高兴起来,再把高兴的氛围带给本来已够烦乱的家庭。
    当然,小姐姐,我的郁闷是不会没有原因的。其实,我常常都无法摆脱郁闷的心境,不论在学校还是家里。或许是因为我太自我约束的缘故。在学校,我的朋友是不多的,男生打牌抽烟喝酒划拳那一套我一样也不会,讨厌的是我也不想学,跟那些男生因此接触就少多了,渐渐都变生疏了一样。女生相对更容易相处一些,然而我要求自己保持适当的距离,风风火火也就与我无缘。剩下的差不多就只有静了,常常静得发闷,静得生郁。书成了我不离手眼的东西,然而有些东西书本是不能解决的。比如我对成绩的渴望,我的成就感的满足,书不能及时地提供给我。我会因此而迷惘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
    在家里烦恼一件一件层出不穷,面对日渐衰老的爸爸妈妈,面对爸妈渐弱的精力,却不得不勉力承受家庭的重担,我的心无法不沉重。有时候我真的想痛哭一场。有时我真想跳起来大喊大叫。然而我常常想为家做点什么,常常又感觉自己的无力,我痛恨我自己。我把)眼泪哭给我自己。然而,然而最痛苦的是,虽然如此,你却没有理由埋怨任何人,没有任何理由。我恨的,只有我自己。但是,我知道,除了振作,没有别的选择和出路,除了尽力去承担责任没有其他方法。在学校,在男女同学眼中,我都是一个上进心极强、自制力很好的人,在不少的人眼中,我还是一个笑不离口、热爱生活的人(对女生,人人都是那么热情;偶尔也会约上三五个合得来的男女同学买一只鸡炖一大锅……)我不愿表露内心的沉重和郁闷,只有极少数的朋友知道我究竟怎样。我自慰的方法是:沉重未尝不是好事。轻松往往使人懈怠。当然,这样的自慰也经常有失效的时候,就特别想读到爸爸和小姐姐你的信,你们俩的信都充满激励和希望,我需要它们。它们仿佛是我的支撑,有它,就不至于倒下……(这样的时候,又总感觉是幸福的。)
     前不久,我读了尼采的评传和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看,这个人》、《快乐的艺术》等书。还读了劳伦斯夫人对劳伦斯的回忆录以及他的小说《儿子与情人》,深受鼓励和感动。他们对意志、强力、刚毅的崇扬,对生命以及生活的热爱似乎正契合我的需要,我大敞心扉欢迎他们,我想把他们的观念融化在我的内心深处并指导我的行动。我希望,即使一切成空,一切消失,我还有爱,我还有生活。(不要惧怕尼采,他并非人们想象的狂人,他比他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人都理智,他是那个或许也将是这个贫血的世纪末的振奋剂。)
    我还一直在读《四书》,特别是《孟子》。我对他们的首要感觉是睿智,深厚的睿智,读他们,象吃镇静剂,那么平和安详,似乎还散发着香味呢。
    小姐姐有没有读过《儿子与情人》?尼采唤起人对童年真美的回忆,唤起人对生活的热爱,它一点都不是感伤的,它里边充满生活的真实的阳光。我买了一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是翻译得最好的版本。要看的话,我这里有呢!
    话说回来吧,小姐姐,这两个月你怎么过的?家里到底怎样?一定写信来啊。请替我向全家每一位成员问好。
    祝尽心、尽意、顺利


                                     老弟(还是老弟)
                                        94.11.6晚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88616101  62510365
传    真:010-88616101
联 系 人:张颖杰
电子邮箱:jiashumuseum@126.com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我们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