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家书博览/ 军旅家书/

争气的好儿

发布时间:2006-06-07

    李谦珍藏着父亲写给他的80余封家书,在家书中,父亲千叮咛,万嘱咐,语重心长,恨不能将他所知道的、所经历的、所拥有的,全都写到信里,好让儿子迅速成熟起来。李谦说,正是这些家书,照亮了他的心灵,激励他一步步实现人生的理想。

     

     爸爸送我去参军,1990年于江西                  新兵连训练

     

          执行任务空隙                             李谦近影

儿:
    今天上午我盼望心切的来音收到了。自你走后,我和妈妈想得你太厉害了。你走的第二天妈妈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你回家探家,又过几天,我也梦见了你。最近几天,又打听到一些人先后写信回家,所以我们太想念你了。今天我在邮电所收到你的来信,即刻回家告诉妈妈,读后热泪盈盈,太激动了。先后,郑十房、大奇、大姑、后细爷、细奶、细爹①都来看信。近几天,一些姑爹都来探望〔看〕你的来信,今天我们大家看到你的来信,甚为高兴。
    儿,从你的来信中,略知一些基本情况,得知目前生活较苦,军纪严明,人生地不熟,确有不适应、不习惯等等一些情况,所有这些,今天细爹讲,都是正常现象,那年他还没有你这么好,连饭都吃不饱,在新兵连里,这个苦,我们都是预料之中〈的〉。
    儿,我和妈妈细读你的来信,觉得你能反映出一些情况和面临的问题,感到既难过又放心。难过的是,你一人在那里,又吃那种从未吃过的苦,这是我们作父母所不能关心的;同时又感到放心,觉得你能认识一些问题,并反映存在的困难,说明了是你进步、成长的开始。因为你刚刚从怀抱中解放出来 ,从未远离家乡,接触社会,所以希望你把你所认识的一些问题,和存在的困难及情况,当作锻炼你的基本功,为你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作为前进的思路。
    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年轻人必须经风雨,见世面,在大风大浪里锻炼成长,你现在这么年轻,能有这样的机遇,这是你一生的最大的光荣和幸福,望你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刻苦磨练自己。
    儿,古人说得好“梅花香自苦寒来”,“要知甜中甜,必知苦中苦”。你应知道,目前部队生活为什么那么苦,这是因为:第一,有意磨练新兵意智〔志〕,应准备吃苦;第二,因为部队还没有正式编入连队,只靠临时有限的生活补助费去支付;再是军纪严明,这是对待一个军人起码的要求,没有铁的纪律,军队无法打胜仗。同时,首长对你们那么严格,这是对你们的爱护,也是培养你们做军人的性格,等等。军队和地方有许多不同,但最突出的是统一、服从为天职。
    儿,关于怎么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这一点你在学校也有一些社交经验,但在部队有些情况不同,但是要想接触一个人,首先必须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内向,在条件成熟选择适应的机会。例如,工作机会,玩乐机会,下班机会等,总之要注意他顺心、高兴之时,才是良机,适应谈心。许多情况千变万化,要因人、因事、因地、因时,灵活机动,千万不要顾虑重重、束缚手脚。
    总之,你目前应该是:第一,要大胆,不要畏手畏脚;第二,要心细,不要粗知大意〔粗枝大叶〕;第三,要负责,不马马虎虎;第四,要吃苦,不要消及悲观,同时,希望你必须预备自尊、自重、自强、自信的勇气,逐步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现在你基本备有高中的文化知识,又备有基本的社会生活体验,同时也备有对事物辩证的正反二〔两〕方面的分析能力,我觉得你基本能适应一些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更主要的是一些关键应变能力),所以,我对你这次应征是基本放心的。在你过去一年之中,我为什么对你那么严格,目的也是培养你的自尊心,迫使你将来走向社会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必胜的信念。  
    儿,在关于分配工种问题上,你也不要过于计较,当然,我们在主观愿望上都希望分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工种,但在客观上也要作好准备,万一不如意,也不要灰心丧气。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条件越是艰苦,越能锻练〔炼〕人,因为许多事情是逼出来的,况且你还有比别人优胜一点:解决了粮食问题。当然,不希望你度〔镀〕金,更希望你奋发努力,因为等待的是你需要更高的文化、更多的知识,所以,希你借有限之年,补学文化知识。现在你知道,在外面多么需要文化和知识。这一点,相信你现在清醒认识到了。夏明弟①为什么生活能那么自如?正因为他备有单独生活能力,在外面见世〔识〕多。过去几年,他曾去广洲〔州〕、上海等地,所以为了你成才,很需要在外面锻练〔炼〕,同时也是你目前唯一生活出路。
    儿,现在爸爸、妈妈不能在你身边,许多事情全靠你的努力,但是最关心掂〔惦〕念的是身体第一。目前生活不习惯,但不要饿肚<子>,不喜欢吃的,千万不要浪费、乱丢,以免造成不好的映〔印〕象,也不要随便说一些不好听的话或发皮〔脾〕气。
关于周任生②、夏明弟所编的连队,我在这里力争弄清,但不知新兵连时间有多久。你在那里也多方打听一下,可能目前新兵连里难以打听,如找到周任生,叫他写信或想什么办法与他细爹取得联系,但也不要寄托很大希望。
    红兵儿,要说的爸爸都说了,不必重复,对于目前部队生活条件差、不习惯,只有你自己保重自己。在作〔休〕息时间到店里买点另〔零〕食吃,不要饿肚子;在天气冷时,要多穿点衣服,不要冷坏身子。需要钱和其它〔他〕东西,写信回来告知。
    祝你多多保重身体为好!                                   
                                                             母亲   字
儿:以上是爸爸、妈妈的心声,就此留笔,一切不必挂欠〔牵〕,看见了信,等于看见人。

                                                               父 字
                                                       1990年3月31晚10点

   
 
 


 

 


         



 

【李谦自述家书故事】

    1971年6月,我出生在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现任驻津空军某部政治部少校宣传干事。
    1990年3月,我把行囊打进背包,告别养育我十几年的故乡,踏上了开往北方的军列,成为北京军区空军某地空导弹部队的战士。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远离父母。
    来队之初,自己不适应北方的气候,呼啸凛冽的寒风吹裂了我的手背、嘴唇,鼻子干得流血,洗脸时都要分外小心……我非常想家,曾几度梦见亲人,梦见妈妈送我上车时流泪的场面,梦见自己请假回家……家,让我想了个够。
    在那个年代的农村,电话还是稀有之物,家书便成了我与父母、亲人联系沟通的主要通讯工具。我把思乡之情寄托在字里行间,随着一封封家书邮向远方。
    在新兵连,我红着眼写完了第一封想家的信:这里离北京还远着呢,现实与心中的渴望、幻想差距太大又太多。我诉说着自己的种种不适,甚至后悔自己当初脑子发热、一时冲动……接下来的日子,我望眼欲穿,盼星星,盼月亮,在4月11日这一天,终于盼来了爸妈的回信,也就是上面的第一封家书。
    由爸爸、妈妈共同写成的这封家书很厚实,有满满5页纸。捧着这封足以抵万金的家书,我欣喜若狂,耐住内心的激动,向班长请了个假,一个人来到那片向阳的山坡,四周静悄悄的,温暖的阳光照在我身上,陪伴我读家书。
在这封信里,爸爸不厌其烦地告诉我如何应对各种困难,恨不得把他知道的都说出来。
    爸爸语重心长地写道: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年轻人必须经风雨,见世面,在大风大浪里锻炼成长,你现在这么年轻,能有这样的机遇,这是你一生的最大的光荣和幸福,望你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刻苦磨练自己。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水使字迹模糊一片……
    5页纸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越读越激动,越读越幸福。
    感谢家书!让我备受鼓舞,信心倍增,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常言道:“见信如面”。爸妈的叮咛,尽管远隔数千里,但我仿佛看到爸妈伏在案前,一笔一画,与自己的儿子娓娓道来……
    回来跟班长销假,他看着我那红红的双眼,开玩笑逗我像个女孩子。我擦去那不争气的直往外流的泪水,不好意思地笑了。
   “班长,难道你不想家吗?”
   “想啊,怎么会不想呢!可为了我们这个祖国,总得要有人去想家。习惯了,就好多了。”老班长意味深长地对我说。
    待心情彻底平静下来后,我搬了个马扎,以床铺当桌给亲人写回信:告诉爸妈我已适应了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再也不流鼻血了,适应了新兵连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生活;告诉他们自己分在了一个最好的班——新兵连的示范班,有一个最好的班长;我一定会刻苦训练,听部队首长的话,为您们争气;短短一个月来,我饭量大增,长胖了,长结实了;变得成熟、坚强了……
从军十余年来,我一直坚持着以家书的形式与爸妈交流,告诉他们我所有的想法、愿望、成绩、委屈、挫折,告诉他们我在部队的一切,哪怕是有了一丁点儿的进步。
    1992年9月,我考入空军工程大学(原空军导弹学院)。当爸妈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给我写了一封回信,也就是上面的第二封家书,那种高兴与自豪都表现在里面了。
    我没有忘记爸妈的教导,积极争取上进。在校期间,荣立过一次三等功;2001年被部队评选为“学雷锋先进个人”;2002年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03年在北京军区空军组织的“三赛两评”竞赛中荣获三等奖。先后被天津市师大附小、天津市滨湖中学特聘为校外辅导员。可以这么说,是那一摞摞家书伴随着我走过军旅生涯中的每一个日子。每一封家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我们的心灵。
    我认为,承载着几千年文化积淀的“鸿雁传书”,包含着深厚的思想内涵与文化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综合体现。其实,亲情、友情包括爱情,有时候是需要我们拿起笔来,去抒发和记录的。而家书,则更是传递和维系亲情的纽带。
    经常写信,还有利于提高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写信的过程就是使人集中精力去思考的过程。经常写信,能健脑活络,有益于身心健康,还能让我们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我将一如既往,写家书,盼家书,藏家书,读家书。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88616101  62510365
传    真:010-88616101
联 系 人:张颖杰
电子邮箱:jiashumuseum@126.com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我们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