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家书博览/ 敬老家书/

刘中新,你在哪里?

发布时间:2007-06-29

【家书故事】
    一位经过长征走向抗日战场的热血男儿,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抛家舍亲,出生入死,最终也没能回到他日夜思念的家乡,甚至连一张模糊的照片也没能留下,留给亲人的只有这4封字句滚烫的家书和无尽的等待……


刘中新的弟弟及弟媳


    最近笔者在搜集整理东固革命根据地相关史料时,发现了当时在八路军115师政治部(后在343旅)工作的八路军老战士刘中新(又名刘忠新)写给家中的4封家书,信中所流露出来的报国之志、思乡之情、孝老之心溢于言表,令人感慨万分。
    刘中新在家乡中的谱名为刘昌榜,有一个弟弟叫刘昌枱。这4封家书均由刘昌枱的两个儿子刘发照、刘发熙保存至今。
    当年刘中新所在的东固区苏区(今为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曾有2400多人参加红军,占全区总人数8000人的24.29%。由于当时东固区扩红支前工作做得好,全区青年踊跃参加红军,出现了整营(二三百人)整连(一百多人)去当红军的喜人局面。1930年10月攻克吉安后,曾有一次性两个营(500多人)参加红军的盛况,因此东固区曾被评为中央苏区一等模范区。椐1934年的统计,在主力红军长征后,东固区青壮年劳力不足400人。建国后统计东固区有名有姓的烈士达1400多人,无名烈士就更多了,由此可见东固人民对中国革命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刘中新大概在二十年代末期参加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在八路军115师政治部和343旅工作。据初步考证,此4封信分别写于1938年、1939年6至9月间。其中的一封家书这样写到:“现在是全国动员抗战的时(侯),我在外都是为了抗日救国,不能在家来孝顺母亲大人,以后回家再来孝顺母亲大人。”在一封长达5页的家书中,详尽描述了梦中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情景,以及看到别人收到家书而自己没有时的失落感。信中还特别写到:“我以前在家中的时候,一气(起)出来了三四拾个朋友,现在也不知道到何处工作去了,我在这里连一个也没有见到,也不知咱们那里有回去的没有,你如果来信时完全说明。”信中对家乡战友的思念之情和牵挂跃然纸上。从现在已知的情况来看,十有八九是牺牲了,当时刘中新是一位幸存者。
    据他的亲属讲,刘中新在建国初还给家里写过一封信,并寄来一张军官服的照片,但不知什么原因,最终未能与家人联系上,这张照片后来也下落不明。因此,寻找刘中新便成了全家人一个等了几十年的愿望。刘中新的弟媳,也就是发照、发熙两兄弟的母亲黄龙秀老人目前还健在,她心中不断念叨这位兄弟的下落。
    刘中新这些家书保存近70年,凝聚了刘家几代人的一片亲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思念亲人的心情愈发浓烈,于是委托笔者代为寻找。笔者将有关资料给了来到东固寻根的陈东海同志,他父亲陈光将军曾任343旅旅长、115师代理师长。他回到北京后,找了一些曾在115师和343旅工作过的将士亲属打听情况但至今尚无确切消息。笔者还通过梁兴初将军之子梁晓源继续打听有关情况。他们提供了部队演变的有关史料。
    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笔者又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343旅在1939年后分别演变发展进入了三个部队:一是343旅686团1营、343旅685团新2营、343旅补充团三部分演变为今天第38军的334团、335团、337团。二是原属红一军团红二师后为343旅685团(缺2营)发展为八路军苏鲁支队,再演变为第43军127师的一部。三是原属红一军团“模范红五团”的343旅685团2营演变成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并与686团3营和旅部机关一起发展为今天的第16军46师的136团。136团包括了当年的343旅部机关,他们在1938年9月改编成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并由肖华带队进入山东乐陵。刘中新随343旅究竟进入了哪一个部队,尚需深入调查,希望知情人提供相关信息。
    读罢这几封信后感慨万分,偶成几句,以缅怀至今杳无音讯的老红军刘中新。
    抗日烽火起,难断家书情;今在东固村,又读字字金。
    梦中思爹娘,醒来泪汪汪;不见家信来,惆怅添心房。
    孩儿志报国,尽孝亦不忘;乡友今何在,挂肚又牵肠。
    转战千万里,好男笑傲霜;军旅大家庭,疆场是故乡。
    老红军、老八路刘中新:您在哪里?家里人、家乡人想念你!


                                           (丁仁祥)
   

    此系列家书及详细故事已收入民间家书第四辑《抗战家书》(中国画报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可参阅。


家书原件:           


第一封信


第二封信第一页


第二封信第二页

 

 

 

 

 

 

 


第二封信第三页

第二封信第四页

第二封信第五页

 

 

 

 

 

 

 


第三封信第一页

第三封信第二页

第四封信第一页

 

 

 

 

 

 

 


第四封信第二页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88616101  62510365
传    真:010-88616101
联 系 人:张颖杰
电子邮箱:jiashumuseum@126.com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我们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