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华侨生活史
发布时间:2006-05-22
这里展出来自南洋的8封信和一个信封。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信封的正反面都有当时吉隆坡民信局的戳和相关记录,与中国内地的邮政制度有所不同。
家书捐赠者杨杰昌自述背景:
父亲杨仁汉,家名叫逢深,公元1917年1月28日出生于广东,1947年出国到马来西亚,后来加入马来西亚国籍,1996年10月5日在吉隆坡去世,享年80岁。
他走上从商的路,在金石市(金石是个村镇集市)与人合伙开小店,先是在一文祠前一间做什么买卖我记不清,后来在直街开布店。日本投降国民党接管后通货膨胀严重,我在金石小学上学的学费,学校都不收纸币而收白米,我们只得先到米市去籴米后去学校交,有一次我去交米时,学校的秤称大,结果不够,回去告诉我父亲,被我父亲训责好一通。我舅舅卖牛钱寄存在我父亲那里不久变成了废纸。在那黑暗的社会,人民叫苦连天,正是在这种情景下,我父亲走投无路想钦泉伯求援,离乡别景漂渡南洋。
父亲初去时,是到马来西亚的柔佛州,在钦泉伯的商店里做店员,入息无多,所以他夜间还去干搬运工的苦力活,想多挣点钱寄回家,但在腐败的国民党统治时期,寄回来的钱常常贬值所剩无几。不知是何原因,他去没几年,1950年返回家乡。回来月余觉得在家也难度时日,就又打起包裹重渡南洋。这一次他去了吉隆坡找朋友,自此以后他就一直生活在吉隆坡。在这他找到一个比较固定的工作,就是在指天郑绵春信局当文书,他每月都寄批(即批信,内附寄有钱)回家,批是写给我母亲收的,以前他寄到家乡的批信都没有存留在我这里,但我上大学以后父亲寄给我的每一封信我都完好地保存至今。从1957年8月23日的第一封信到1995年12月27日的最后一封共有一百九十多封,这些信我一一复读之,追忆着父亲几十年来的足迹、生涯、思想、情操以及家庭生活和弟妹成长情况。
家书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