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消息/

陶铸、邓子恢等致谭珊英书信捐赠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4-05-16

    【本网专讯】 2014年5月13日上午,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首届中国家书文化论坛上,举行了一个格外简朴的捐赠仪式,陶铸、邓子恢、林默涵等致老战友谭珊英的一批书信正式入藏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

 



     这批书信共10封,分别是陶铸、邓子恢、林默涵、谢冰莹和黄静汶写给老战友谭珊英的,捐赠者是谭珊英的儿子谭安利和陈洣加。在论坛中间穿插的简单捐赠仪式上,专程从深圳赶来北京的谭安利代表哥哥陈洣加,共同向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捐赠了这批书信。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博物馆馆长张建明接受捐赠并向谭安利先生颁发了收藏证书。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李惠向谭安利先生赠送了这10封书信的复制件。
    陶铸同志的女儿陶斯亮因在外地出差,特地寄来了一份书面感言。全文如下:


    很久没有用笔和纸写过信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感觉真是很美妙的,尤其写家书的时候,铺开信纸,将钢笔吸满墨水,拧开笔帽,静心沉思,将对家人的无尽思念一古脑的倾泻笔端,那份庄重和虔诚,真有一种仪式感。
    我从未与父母写过电子信,从小到大所有信件都是用情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尽管字写的不漂亮(父亲说我的字像“鬼画符”),但我知道这一封封的信是我与家人刻骨铭心的等待,是彼此感情的寄托,我珍惜和保留着这些家书,可惜“文革”中被红卫兵抄走了。
    难得谭安利先生还保存着50年代父亲写给谭珊英阿姨的信。去年参观“家书展”时,看到父亲那龙飞凤舞的字,让我浮想联翩,父亲好似又从那些字中活现出来,这种感觉,在电子信中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的。如今谭先生将这几封信捐给人大博物馆,做了件好事,我很赞许。
    最后预祝“中国家书文化论坛”圆满成功!
          

                                                   陶斯亮  2014年5月2日

2013年9月28日,陶斯亮在北展书信展上观看父亲的手迹


    谭珊英(1909—1992),湖南茶陵县人。1926年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是中国第一代黄埔女兵。1930年春到福建厦门参加革命,在中共福建省委军委工作(化名谭晓鸣),任文书及内部交通,受省军委负责人陶铸(当时名叫陶剑寒)直接领导,并假扮夫妻以掩护机关,参加了轰动全国的厦门武装破狱斗争。1935年赴苏联学习,回国后与组织失去了联系。后来,她一直以教书为生。


谭珊英与陈柏生合影,摄于20世纪30年代


    这次捐赠的陶铸(1908—1969)致谭珊英书信共3封6页,分别用毛笔写于1950年和1957年。1950年春,谭珊英给时任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的陶铸写了一封信,告知别后情况。很快就收到了陶铸的亲笔回信,信中充满老领导的关怀和鼓励之情。为谭珊英的工作安排问题,当年7月27日陶铸再次给她亲笔回信。1957年5月31日,担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兼省长的陶铸,给谭珊英寄来了热情洋溢的亲笔信,邀请她去广州一叙。这年暑假,谭珊英带着儿子陈洣加和谭安利一行三人来到广州,受到陶铸的热情接待。
    邓子恢(1896—1972)致谭珊英书信1封3页,附信封,写于1959年。信中畅叙了战友之情,特别是缅怀了谭的前夫陈柏生的革命生涯,非常关心谭的长子陈洣加的前途。陈柏生(1910—1940),又名陈碧星,福建龙岩后田人。1925年参加共青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后加入范长江领导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从事进步的新闻工作,任菲律宾爱国华侨举办的《新闽日报》特约记者。因积劳成疾,1940年10月15日病逝于湖南茶陵。陈柏生去世后留下了一本日记,写于1939年7月1日至1940年1月25日,共97篇,23000多字,是由他的妻子谭珊英保存下来的。2011年5月13日,陈柏生之子陈洣加先生把它捐赠给了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目前正在家书展厅展出。


2011年5月13日,陈洣加捐赠陈柏生日记


    林默涵(1913—2008)致谭珊英书信1封2页,附信封,写于1979年。林默涵,福建武平人,原名林烈,著名文艺理论家。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等职。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林默涵在福州、厦门、上海等地从事革命活动时与陈柏生(即陈碧星)、谭珊英夫妇熟悉。信中畅叙了战友之情,从落款“阿林”来看,他们的友谊非同一般。“文革”期间,林默涵受到迫害。1977年恢复工作,再度出任文化部副部长。
    谢冰莹(1906—2000)致谭珊英书信2封2页,附信封1枚,分别写于1986和1990年。谢冰莹是湖南新化人,当代著名女作家,中国第一批女兵。1948年赴台,任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教授,1971年移居旧金山。她与谭珊英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读书时同学,毕业前一起投笔从戎,于1926年冬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是同班同宿舍的好姐妹,互称“兄弟”。分别60年后,两人才又恢复了书信联系。谢冰莹称谭珊英为“六妹”,自称“三哥”,充满同窗之谊、手足之情。
    黄静汶(1906—)致谭珊英等书信共3封3页,附信封2,分别写于1974、1982、1999年。书信内容主要是怀念当年黄埔军校女生队的老战友,倡导朴素家风,互相关心身体,安度晚年等。
    谭安利先生钟情家书文化,保存了上千封家人和亲友之间的书信,编辑出版了《黄埔女兵足迹》和《岁月印痕——五十载同窗书信情》等书信文化专著。他还积极支持民间家书抢救工作,不仅捐赠了陶铸、邓子恢、林默涵等老革命家的书信,还捐赠了母亲写给自己的多封家书。目前他正在系统整理所藏家书,等整理完成后拟把它们全部捐赠给人大博物馆。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88616101  62510365
传    真:010-88616101
联 系 人:张颖杰
电子邮箱:jiashumuseum@126.com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我们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