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长江日报》启动“家国天下——家书里的中国梦”征集活动
发布时间:2014-09-25
【本网专讯】自本周开始,湖北《长江日报》启动“家国天下——家书里的中国梦”征集活动,面向广大读者征集家书,挖掘家书背后的故事,展现普通百姓的家国情怀。
日前,该报特派记者耿尕卓玛、胡琴沁专程来到北京,参观了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家书展,采访了家书展负责人兼全国抢救民间家书组委会秘书长张丁,作了相关报道。
《长江日报》相关负责人表示,所征集到的家书将集中捐赠给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支持全国抢救民间家书事业。
下面是《长江日报》的相关报道:
迎接新中国成立65周年 挖掘家书背后的家国梦想
本报启动“家国天下——家书里的中国梦”征集活动
长江日报 2014年09月22日 星期一 第7版
本报讯(记者耿尕卓玛 林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道出了家书的分量与价值。在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今起,本报推出“家国天下——家书里的中国梦”征集活动,向读者征集家书,挖掘家书背后的百姓故事、家国梦想。
此次征集家书不限书信写作时间,只要是家人、朋友、同事间的私人信函均可。除手写书信,有价值、有意义的电子邮件也在本次活动征集范围内。
为更好地与读者互动,微信公众号“家书里的中国梦”同时推出。书信一旦入选征集,将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本报记者将回访信件关联的人士,挖掘书信背后的故事,讲述当事人从当时到如今的生活变迁,家书里的家国梦想。
65年前,新中国的成立,让中华民族儿女重新将命运紧紧掌握在自己手里。1978年,改革开放的国策给中国带来持久而强劲的动力。现在的中国已今非昔比,一派欣欣向荣。
今天,人们使用最发达最便捷的通讯工具联系彼此,而家书作为历史长河中,自文字产生后得以延续千年的最朴素的情感记录,仍有万金价值,值得我们回味和追忆。一封家书,一个生活的片断,往往也是一段生动鲜活的历史。
“家书的真实性取决于它的私密性,所以征集存在一定难度,但以湖北为全国征集的突破口,具有现实与历史的可能。”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名誉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原所长周国林认为,湖北家书藏量巨大,是一块待开发的富矿,用心挖掘将会提取出一部完整真实的家国史,更能从事无巨细的家书中读出时代被掩藏的声音,看到最真实生动的中国梦。
入选家书有望被收藏展出
人大家书博物馆 参与本报征集活动
2014年09月23日 星期二 长江日报 家国天下
本报北京讯(记者耿尕卓玛)目前,“尺翰之美——中国传统家书展”是国内唯一的历代家书固定陈列。昨日,策展人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家书研究中心主任张丁表示,将参与本报“家书里的中国梦”征集活动,活动入选家书如经捐赠人同意,将被博物馆收藏,并有望展出。
张丁介绍,“尺翰之美——中国传统家书展”是抢救民间家书项目启动以来,近十年的最新成果展示。展品均为海内外人士无偿捐赠,所选家书全部为手写件,其中最早的写于清代,最晚的写于去年,时间跨度达300多年。
2005年4月10日,抢救民间家书项目在全国政协礼堂正式启动。项目最初采取的是官方机构发起、民间机构运作的运营模式,2009年5月落户到中国人民大学,成为人大博物馆的一个项目。张丁透露,截至2014年3月,项目组共收到海内外无偿捐赠的家书42935封,以及与家书配套的照片1260张,资料350份,书籍195本。
“家书是人们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原始物证,也是记录社会变迁的历史档案。”他认为,家书内容的广泛性、真实性、情感性,将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研究打开一个全新的史料库,“我的目标是征集50万至100万封家书”。
他介绍,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是其镇馆之宝,因为历史时期特殊,时代背景动荡,陈独秀又经历牢狱磨难,流传于世间关于他的信札极少。“这组信札将许多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完整呈现出来,尤其是为党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资料和证据”。
“但我们设计家书展的时候,无论是康有为、梁启超,还是陈独秀、胡适等名人,都没有刻意突出出来,是和老百姓的家书同等对待。”张丁说,民间家书有别于官方档案和精英文献,是百姓视野、平民视角。“从精英史观转向平民史观,从单纯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史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史进军,从整体社会史向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走来,普通人的喜怒哀乐都会呈现在我们眼前”。
对于本报征集“家书里的中国梦”,兼任全国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秘书长的张丁认为,从地方区域展开抢救家书是可行之举,如能将“湖北模式”推向全国,将有助于打捞更多民间记忆。“一封家书就是一段个人史,汇集起来就是一部中国的大历史,也会串联为一个完整真实的‘中国梦’”。
人大博物馆家书研究中心主任张丁:家书是不会说谎的历史
2014年09月23日 星期二 长江日报 家国天下
特派记者 耿尕卓玛 发自北京
人大博物馆家书展厅内,200组共千封家书串接起老百姓自己的个人史,像是反映整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清明上河图”,宏观又细微。
策展人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家书研究中心主任张丁说,新世纪前后,中国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出台非遗法、颁布国家名录、划定保护区、认定传承人、出版文献档案,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传统家书的命运也迎来了历史的转折”。他用十年抢救家书,打捞民间记忆。他说,一部部家书完整地道出了中国的现代史和百姓的中国梦。
每个带乡土气的“中国梦”
“每一封家书都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是宝贵的记忆遗产。”张丁说,最初征集民间家书时,常有人问“我们都是普通百姓,信里说的都是家长里短,这样的信有价值吗”,他总是十分肯定地回答“有,当然有。正因为你们是普通百姓,你们的家书才是最真实、最生动的历史记忆”。
他说,有许多家书令人过目难忘:名人家书信笺考究,书法、文采一流,即使日常琐事,都有趣味。“而普通人的家书,带着乡土气息,看似寻常,却常充满喜怒哀乐、刻骨铭心的感人故事,讲述着普通人的大梦小梦。”
写给最亲近人的信,最不可能说假话
2004年12月10日,一条广播改变了时任央视编导张丁的人生轨迹:“美国历史学者安德鲁•卡洛尔发起了抢救美军战争家书的遗产工程,用3年的时间征集到5万封美国军人的家书,并精选出200封,编写了《美军战争家书》。”这是他第一次认识到家书的力量和价值,次日就拿出了“关于征集民间家书的设想”。
张丁认为,家书在文学表达和传播方面的优势就是真实可信。“写给最亲近人的信,最不可能说假话,所以有人称它是‘不会说谎的历史文件’,成为一些研究者最喜爱的参考资料。”
“在家书里,大事小事都可以找到历史注解。”他说,阅读了大量民间家书后,从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每个家庭的生活轨迹、情感历程里,可以读出中国社会的变迁。
他说,上世纪50年代,家书在内容方面,除保留传递家庭信息、表达亲情的功能外,多谈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人们建设新中国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些都在家书中有所流露。”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信封、信纸上特定符号开始出现,如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他说,内容上,在家书中较多空洞的“革命道理”,也留下了包括家庭、个体思想挣扎及情感磨难的第一手历史资料。
他分析,1978年年底,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民间家书也返璞归真,“红色”标志悄然退出。1982年宪法第四十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家书迎来大发展时期。
他认为,整个20世纪80年代是家书的“黄金期”,家书成为普通家庭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因此得以保留下来大量书信。“这一时期家书中关于恢复高考、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出国潮、下海潮、反腐败、返乡探亲、两岸三通、炒股、抗震救灾等的记载较多,也较为详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希望更多人参与抢救家书
今年,距张丁等人发起家书抢救的征集已过去近十年,他仍对家书的命运感到忧虑。“抢救的速度总是赶不上老人去世的速度,老人离世意味着很多书信将被丢弃或是遗失。”
“家书确实是一个宝藏。从文学、历史、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心理、书法、美学、集邮等学科角度,均可以对家书开展研究。”他说,家书具有遗产价值、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具有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双重属性。
他坦言,也正是由于家书并不属于任何一门具体学科,在学术研究中处于较边缘状态。2009年,他带着“抢救民间家书项目”落户中国人民大学,有了常设展厅,但距他理想的家书项目全产业“六个一”(一个博物馆,一个学会,一套丛书,一本杂志,一个网站,一档电视栏目)仍有较大的距离。
他说,抢救家书将是他一生的事业,也希望更多人参与、响应其中,“这些一点一点打捞出来的历史、活着的声音,将唤起人们尘封的情感,唤醒有温度的民间记忆,从而唤起更多的人进一步去追寻家书中蕴含的情感力量和尚未开采的文化历史价值。”
资料>>>
晋南农民白话“圆梦之旅” 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现在,张丁还津津乐道十年前征集到的第一封家书。1989年,一位只读过半年书的晋南农民,看望子女后,坚持乘飞机返程,头一次坐飞机回家,很兴奋,给儿子写了一封平安家书:
当初我依(以)为北京——太原山多,怕飞机重(撞)。其(岂)不知在上边看见山,好比把风景划(画)在地上一样,再有60多个山高才能奔上飞机,太阳照的山阴阳分(得)很清丑(楚)……有人说上下不同的感觉,头发涨(胀),耳根发涨(胀),我感觉上着知道是上,但是不是一次能上到鼎(顶)……
“这封大白话的书信,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中国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张丁说,尽管有别字,但这位淳朴率直农民父亲的“圆梦之旅”令人难忘。作家陈建功看到这封家书后,感慨地评价:“再伟大的作家也写不出这样的文字。”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名誉会长周国林:越是普通人的家书越真实
2014年09月23日 星期二 长江日报 家国天下 记者耿尕卓玛
夹在雨靴内,一页纸上仅几句简短的嘱咐。相隔40年,周国林对父亲唯一写过的一封家书仍记忆犹新。作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名誉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原所长,他参与了湖北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工程《荆楚文库》的编纂工作,打捞城市历史记忆,深感民间家书的价值。
他认为,在官方记载的宏大叙事中,家书承载着补充历史、还原生活本态、反映社会家庭伦理的重要作用。
越是普通人信件越真实
“《荆楚文库》从前期规划到现在,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对民间文献越来越看重。”周国林透露,目前已加大力度搜集家书、家谱等民间史料,“家书家谱将提供一个丰富的世界,个体生活的丰富性、思想的活跃性、情感的深度将展现最真实的历史”。
他坦承,也因家书的私密性,搜集存在较大难度。“但私密才保证了它的真实性,这其中,我认为,越是普通人信件越真实”。
他认为,普通百姓的信都言之有物,无所不包。他回忆,1976年,在其大学期间,正值政治运动盛行,务农的父亲在寄来的雨靴里夹了一封信,嘱咐他要沉稳,不要随波逐流。“信很短,却能感受他的关怀和担心,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这也是他唯一写给我的一封信”。
最直观展现写信人的家国情怀
“家书所包含的范围之广,使其能最直观地展现写信人的物质、精神的理想追求。”周国林认为,不同的时代可以读出人们相异的人生目标、家国情怀,如抗战家书中可读出抵抗外侮、共赴国难的民族梦,华侨家书中有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创业梦。
他说,曾国藩因其政治家、战略家的背景,其家书更接近于一本著作,在其1500多封家书中,既有家常更有治国理念,是他人生追求、政治理念、军事战略及行为处事的完整体现。《傅雷家书》则更近于一部文学作品,完整展现了新时代人们对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注重与追求。
他认为,在当今时代,让人在家书和网络之间做选择,就像在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之间进行选择,实际上二者缺一不可。“对家书的抢救挖掘,就是弘扬传统的民族精神,传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气质情怀”。
背景>>>
最早的家书出土于湖北
周国林介绍,中国现存最早的家书就出土于湖北。1975年12月,两封战国末期时的木牍在云梦县城关西郊睡虎地4号墓出土,牍文内容为在今河南淮阳从军出征的秦军士卒“黑夫”和“惊”兄弟俩写给家里兄弟“衷”的家信。
周国林表示,古时家书多以书信的形式反映家训,这与古代一些专门论述家庭教育、家庭规范的家训著作作用基本相同。而以书信表达私人情感的文献史料也有存世。他在整理《荆楚文库》过程中,就发现一封写于清朝《月荘随笔》的书信,湖北将士在信中以诗词向家人表达思乡之情。
“近代以来到上世纪90年代电话普及前,书信几乎是人们异地沟通的唯一方式。”他说,因为当时的时代特点,人员流动史无前例,父子、夫妻、兄妹分居各地成为常态,因为通讯不发达,人们只能选择书信,“这是时代的特点和书信大量出现的客观原因”。
他认为,湖北存留家书的量应该较庞大。“回顾历史就可以看出,湖北是一个外来人口众多的省份。”他分析,流动才会导致频繁的书信,平常百姓短则一周长则一月就会给家里写信。“更重要的是,湖北历来是教育、文化重镇。”他说,人们的文化程度高意味着文字书写障碍小,且更趋向于保留书信。“要知道,保留信件也是文化传统,普通老百姓往往并不看重书信的价值”。
不少市民来电提供家信
借征集活动 重拾家族记忆
2014年09月23日 星期二 长江日报 家国天下
本报讯(记者林敏)昨日,本报启动“家国天下——家书里的中国梦”征集活动,得到了市民广泛关注,不少市民来电提供家信。
洪山区的周先生第一个打进电话,周先生30余年前在新疆部队工作,与武汉的妻儿常年分隔两地,与妻子每周通一次信,信件在路上就要走小半月。昨日,记者来到周先生家中,看到厚厚的6本家信已装订成集,装信的牛皮纸袋上写着“爱情的使者”5个字。
硚口区的冷先生昨天也拨打征集电话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在上世纪60年代曾在南海舰队服役,家中还留存了不少日记和奖章等物件。“有国才有家,这个活动不仅让我们领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源于国家的富强,也让人们借此活动重新拾起家族记忆。”冷先生说,自己把本报征集活动告诉父母后,父母很激动,将压在柜子里多年的信件日记等都翻出来,“要不是这次活动,我都不晓得父母以前还有这么多故事。”
武昌区的万女士昨日拿出一封丈夫写给自己的信,丈夫对她的昵称是“妞妞”,信中丈夫给万女士赔礼道歉,并祝愿两人一起携手共渡难关,生活圆圆满满。
东西湖的王女士手里有封伯父十年前写的信。上世纪五十年代,伯父曾在南洋卷烟厂工作,后支边到了青海。数十年来,伯父无比思念家乡武汉。王女士说,“看见《团聚一次得走一整天攒一月假》特有共鸣,我伯父也是这样,他的钱都花在车票上,他的假期都在火车上,只要一有空,只有一有钱,就要回来看看。”
家书里的中国梦征集方式:
1、邮寄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长江日报集团城区工作部
2、征集电话:15926209220
3、网上投稿:可将所留存的家书拍成照片,以电子方式发送至cjrbjiashu@126.com,邮件请注明您的所在地及电话联系方式
4、微信投稿:搜索微信公众号“家书里的中国梦”(或输入jiashuzhongguomeng),点击“关注”,即可发送消息
5、微博投稿:搜索微博名“@家书梦”,点击关注,即可私信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