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在第四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事迹报告会上的演讲词
发布时间:2011-09-14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朋友们:
下午好!
今天上午颁奖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还有人这么隆重地肯定我们,特别是非常权威的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出面出资给我们授奖,对我们民间的行为进行充分的认可。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也只有今天这个时代才能够从中央到地方都如此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才能够如此重视我们这些为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一点点贡献的人,所以我们除了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以外,还要特别感谢评选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他们为历时半年的评选活动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我觉得,他们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英雄!只可惜他们是无名英雄、幕后英雄。
抢救民间家书项目获奖,反映了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正向深度和广度扩展,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下面我分三个方面谈点感想,与大家进行交流。
报告会开始前,张丁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先生合影
一、对民间家书价值的认识
可能与诸位文保同行不同的是,我抢救与保护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物,而是家书,而且是民间家书。有人可能会说了:家书不就是信吗?谁没有见过信?有必要这么大张旗鼓地抢救吗?还有人认为家书已经是过时的东西,它正在被新的通信手段所代替,社会主流人群不会再重视它,重视它的只能是务虚的学者等人。我觉得,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但是都不正确,因为它们是基于功利思想而产生的想法,只看到了家书的表面。
不过,从全社会来讲,一直到现在为止,对于家书价值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偏差。我们经常接到这样的咨询电话:“我是普通老百姓,我的家书写得都是家长里短,有价值吗?”这时我会首先回答他:“您的家书有价值!我们主要收集的就是普通百姓的家书。”以此来打消他的疑虑,因为在我们的眼中,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因为,随着我们接触的家书越来越多,对于家书价值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那么,怎么认识家书的价值,特别是民间家书的价值呢?如果你孤零零地看一封普通的民间家书,可能它没有多少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可是你把中国的民间家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它就像一个巨大的海洋,一个深埋于地下的大油田,其价值不可想象!如果现在你觉得一封普通的民间家书司空见惯,没有什么稀奇的,可是再过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当科技发展使人们确实已经远离书信的时候,这封家书可能就会成为一件传世的文物,到那个时候要看家书就不得不到博物馆里了。
据初步研究,我把家书(主要指民间家书)的价值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遗产价值。家书具有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双重属性。在200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明确规定,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文献、手稿”等,而家书就属于手稿之类,而且是凝结着广大民众丰富情感的手稿。该通知还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作为一种通信方式,传统家书在中国绵延两千多年,是上至官僚文人、下至黎民百姓普遍使用的信息沟通手段和情感交流方式,与上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完全相符。
第二,史料价值。首先,家书是可靠的史料。家书是亲人之间的私密通信,是写给自己信得过的人看的,所以往往写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和亲人之间的事情,这样的记述比很多其他史料的可信度要高得多。其次,家书是带着感情的史料,是一封封带着体温的文字,这样的史料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从我们的征集实践来看,我们所征集保存的4万封家书不仅引起了家书爱好者的关注,而且吸引了专业研究者的目光。早在2006年3月,《历史研究》原副主编阮芳纪先生就亲自来到抢救家书组委会,复印与自己研究有关的家书资料,建议尽快组织学者开展家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雷颐先生认为,家书里反映出很多东西特别是老百姓的生活,而老百姓的生活从前是不被历史记忆的,家书恢复了历史的记忆。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10年毕业的一位硕士生撰写了关于家书美学的学位论文。还有的学者认为,家书提供了历史的细节,可以丰富历史的表情,较为确切地指明了家书在历史研究与写作中的作用。
第三,文化价值。传统家书作为中华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集文学、史学、美学、伦理、书法、邮政、包装、纸张等文化元素于一体。许多家书还是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无论是实寄封、明信片、纪念封、首日封,还是各种邮票、邮戳等,都是集邮爱好者所珍爱的,那些经过实际寄递的家书就更加受到重视。古往今来,信札就是文人收藏的重要品种,其中多数都是情真意切的家书。
其实,家书的价值还有许多,对于它的认识还要继续深化和研究。同时,也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家书文化的巨大价值,才产生了坚守家书阵地的文化自觉。
二、六年坚守家书阵地的动力
到今年4月,我们所发起的抢救民间家书行动已经持续了六年。回首这六年来所走过的路,可以说是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
抢救家书项目名义上是国家机构发起,是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文物报社、炎黄春秋杂社、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等国家级文化单位的名义共同发起的,实际上是民间在运作,是几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具体操作。资金方面,既没有国家拨款,也没有企业赞助,完全自筹,直到2009年5月项目落户中国人民大学之前,我们已经花了三四十万,可以说举步维艰。
在这六年的抢救家书历程中,有两次关键性的转折不能不提。一是2007年初收藏界杂志社的资助。二是2009年初中国人民大学的接纳。第一次是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收藏界杂志社伸出援手,才使项目避免了中途夭折的命运;第二次是在项目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大学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所以收藏界杂志社和中国人民大学领导的远见卓识和文化自觉令我们非常感激。
六年来,项目组有限的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宣传、征集、整理、接待、寻访、联络,电脑前默默耕耘,居民小区辗转打听,机关企业奔走求助,顶住各方压力,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家书这片净土。
人们常常会问:是什么力量使你们坚持到今天?我们的回答永远都是这么几句话:中国民间家书巨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现实价值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真诚无私的家书捐赠者和富有使命感的媒体朋友是我们强大的推动力,各级领导和学者的鼓励是我们心中不灭的希望。
家书捐赠者姚美家女士在颁奖典礼现场留影
因此,我们要重重感谢宝贵的中国民间家书!感谢亲爱的家书捐赠者!感谢英明的领导!感谢智慧的专家!
在这里,我们还要深切怀念费孝通、季羡林、任继愈、王世襄、孙轶青、龚育之、史树青、王森等前辈学者,他们生前积极倡议抢救民间家书,勇敢担当抢救家书的旗手。虽然他们不会再看到家书抢救的后续成果,但是在中国抢救家书工程的历史上,一定会留下他们闪光的名字!
正是他们,让我们在家书中获得了亲情,获得了温暖,获得了力量;让我们在家书中懂得了什么是穿越血与火的人间大爱,什么是藕断丝连的血脉亲情,什么是平等有尊严的人生;让我们的情感在家书中不断加厚,让我们的心境在家书中变得平和,让我们的生命在家书中得到了升华。让我们变成了最幸福的人!
我们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志愿者,几年来先后参与到抢救家书行动中来的志愿者很多,包括两千多位家书捐赠者。当家书志愿者没有什么经济上的好处,有的只是精神上的收获。我们最主要的一个专职志愿者张颖杰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200元,仍然无怨无悔。所以我是代表整个家书志愿者团队来领奖的。
六年来,当我们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民间家书抢救活动的时候,各地主动与我们联系从事相关活动的单位有二十多家,其中有媒体、学校、邮局等,他们请我们提供学术支持。当然,没有与我们联系的就更多了。我们已经充分注意到,这几年各级各类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里所开展的家书比赛、家书征集明显多了,媒体上的家书报道明显多了,社会上谈论家书的明显多了。提到家书,人们一般不再随意丢弃了。这说明大家对家书价值的认识比六年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不敢说这就是我们抢救家书、宣传家书的功劳,但确实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效果。
张丁代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贡献奖获得者在大会演讲
三、抢救家书项目的未来打算
抢救家书项目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征集、保管、展览、出版、研究等各个方面。我们对家书项目的规划是“六个一”,即一个博物馆,一个基金,一个学会,一套丛书,一本杂志,一个网站。在此基础上,把中国民间家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提升中国家书的国际影响力。
在所有这些工作中,征集是基础。我们现在只有区区4万封,而目标是50—100万封,任重道远。保管方面,现在的条件还没有达到对藏品的要求,需要尽快解决。出版方面,现在已经出版了6辑家书,还有更多的家书等待出版。我们已经准备好20本家书集的素材,计划打造原创性史料性的“中国民间家书丛书”品牌,分批推出有阅读价值的个人家书专集和分类家书专集,进一步推动民间家书征集工作。现在正在找钱。
展览方面,2009年12月28日我们已经在中国人民大学推出了“打开尘封的记忆——中国民间手写家书展”。但展厅面积太小,展品密密麻麻,许多家书是重叠甚至堆放在展柜中,影响了展出效果。而更多的像笔、墨、纸、砚、邮等反映家书文化方面的内容没有涉及。在人民大学领导的支持下,目前我们正在策划完善新的家书基本陈列,到今年底,最迟明年上半年,一个全新的家书展就会完成,届时将免费对社会长期开放。
研究方面,我们已经在人民大学申请了短期研究课题,开始着手家书文化的研究,下一步还要申请国家课题,准备每年举行一次“中国家书文化论坛”,出版论文集;社会服务方面,要加强“中国家书网”的互动性和服务性,举办各个层级的家书写作比赛,推动家书文化服务党政现实工作,等等。
以上这些工作有的是规划,有的已经实行或正在实行。而现实是,家书项目人手少,只有两个专职工作人员,而要做的事情太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资金缺乏,严重制约了计划的实施。
因此,下一步的任务依然繁重。但不管怎样,既然目标已定,就要一往直前。我们一定要以这次获奖为动力,争取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源,争取学校乃至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紧密团结广大家书捐赠者、爱好者,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把抢救民间家书事业进行到底。
最后,真诚欢迎各位领导和朋友莅临人民大学家书展厅参观指导。
谢谢大家!
(张丁 2011年6月14日于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