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10年抢救家书十件大事
发布时间:2010-12-30
一.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充分肯定家书工作
1月6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新年报告会在世纪馆举行。纪宝成校长在报告中充分肯定了家书工作,认为抢救家书工程落户人大、家书展开幕和家书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是学校在基础性工作方面的创新之处,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实力。
二.抢救民间家书项目迎来五周年
2010年4月10日,抢救民间家书项目迎来五周年。组委会秘书长张丁在家书网发表题为《莫愁前路无知己——抢救民间家书项目五周年记》的文章,深情回顾了家书项目五年来所走过的难忘历程。国家文物局《文物天地》杂志主编朱威对家书组委会秘书长张丁进行了独家专访,两人围绕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的由来、发展、意义、遭遇的困难及规划前景等进行了对话。
三.中国民协发出抢救民间家书成果简报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所属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办公室4月19日发布2010年第9期抢救工程简报(总第143期),向全国各级民协组织介绍了抢救民间家书项目五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及最新进展。简报标题为:《抢救民间家书项目取得重要成果——“打开尘封的记忆——中国民间手写家书展”备受关注》。
四.《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图书选题
7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和人民出版社联合策划的《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一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百种重点出版物选题目录”。这一百种图书是从全国各出版单位报送的近1200种选题中组织专家认真研究、充分论证而最终确定的,其中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图书选题68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点图书选题17种,其他为电子出版物。《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由人民出版社报送。
五.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参观家书展
9月4日,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一行参观了“打开尘封的记忆——中国民间手写家书展”,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副校长杨慧林等陪同参观。福田康夫一行对充满浓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家书表现出浓厚兴趣,不时驻足观看,并表示这是一笔十分珍贵的民间资料。
六.《家书民国》启动编写
11月16日,上海文汇出版社与张丁签署出版协议,约请其撰写《家书民国》一书。该书拟用民间家书串联民国历史,多角度展现民国历史大背景下普通平民的生活轨迹及心路历程。
七.台湾老兵姚云龙先生捐赠家书、日记、回忆录
2010年11月17日,87岁高龄的台湾老兵姚云龙先生,在女儿的陪同下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捐赠了与大陆亲人往来的家书、返乡日记和回忆录等珍贵个人资料。人大博物馆副馆长潘平接受了捐赠,并为姚云龙先生颁发了荣誉证书。
八.顾丽兰捐赠志愿军老战士手稿及图书资料
2010年12月28日,原华东军大学员、77岁高龄的顾丽兰老人捐赠了100余篇志愿军老战士的手稿资料。此前,他曾捐赠13本关于抗美援朝、华东军大等反映革命战争历程的书籍资料。这批手稿资料是近10年来顾丽兰编写《丰碑—志愿军部分将士名录》时收到的部分作者手稿,包括:《三进朝鲜》、《突破云山奇迹》、《高射炮兵抓飞贼》、《志愿军哥哥押送美军战俘》、《冰天雪地筑铁路》、《火线文艺兵》等,是志愿军老战士对当年参加朝鲜战争经历的回忆,真实、生动、感人。
九.家书展正常开放,全年接待观众1630人
自年初家书展正式开放至今,共接待各界参观者101批次,1630人。其中包括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美国、南非、挪威、韩国等外国客人,受教育部表彰的4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著名学者李陀、刘禾、孙郁、解玺璋、仇润喜等。大家普遍认为此展立意新颖,富有教育意义,称赞“人民大学做了一件好事!”
十.新闻媒体持续关注家书展和家书项目
2010年共有十余家新闻媒体前来采访报道家书展,关于家书项目的报道一年来刊登在各大报刊的文章超过20篇 (不含转载和网络报道),比如人大校报的《抢救民间家书:一场撼动中国人心灵的文化120》(半版);国家历史杂志的《家书“寻家”》(5个版);北京晨报的《家书封存的历史原生态》(两个版);北京青年报的《家书抵万金,记忆莫封尘》(整版)、今晚报《家书之“家” 》等。另外,《湖北日报》在社会版开辟“平民家书”专栏,连续多期报道了天门彭怀玉女士所保存的家书,在省内外特别是天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