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24年抢救家书十件大事
发布时间:2024-12-31
回顾2024,如果要选自己的年度关键词,那就是一个字“忙”,干不完的事,写不完的稿。印象最深的,首推参观接待,全年四百多个团体,一万两千多人。因上半年恰逢党纪学习教育,家书博物馆被各单位盯上了,扎堆参观,有时一天接待七八个团体,小小展厅,多次爆棚。最火的时候,一“票”难求,各种托人加塞,弄得馆领导和颖杰每天都要协调场次。如此状态,我们就几乎没时间做别的了。下半年,没有了主题教育,参观频次降低,节奏放缓,才稍微得空清理了一些“欠账”。其次是办的展览多,红色家书外地巡展就有5次,其中韶山展,领导重视,人力物力投入大,要求高,工作量也大。本年度,家书展办到了德国莱比锡,虽然规模不大,但终于走出国门,意义不小。历经一年,曾国藩家书展也从蓝图落到了地上,各方反响还不错。第三,参加的学术会议多,算了一下,京内京外至少有七次,每次都得准备主旨发言,有的还要提交论文,又不想重复,压力不小。第四,媒体来的多,光直播就有3次,视频、整版好几次。转发出来,大家看到的是结果,殊不知一档节目(或一篇报道)的出炉,背后是多次的采访沟通。第五,今年有3本书面世,还有6本欠着债,最怕那几位责编朋友的信息。不是“凡尔赛”,确实压力山大。
展望2025,抢救民间家书项目将迎来20周年,上半年肯定要搞纪念活动,拟提前编印“大事记”“展览图录”等资料,工作量可想而知。下半年拟组织家书赴台展,又是一件大事。大事要做,小事也要干。可见的“忙”,已经在那里了。
1、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家书文化)在北京启动,家书文化成为连接青少年与文化遗产的桥梁。
1月21日,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语言艺术委员会承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家书文化)在北京启动。大赛以“家书”为载体,通过线上答题、家书创作、线下展示等多元化表达的方式,让青少年重拾家书,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家书文化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活动面向青少年,把文化遗产与家书有机结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创新发展的成功实践。4月27日晚,大赛组委会邀请诗词专家谭汝为、家书专家张丁与主持人李泳川作了一期主题为《中华诗词与家书文化》的视频直播。
2、“信仰•奋进•担当——红色家书展”先后在宜宾、沙洋、巴中、韶山、蓬溪等地巡展,家书博物馆影响逐步扩大。
3月至12月,家书博物馆策划的“信仰•奋进•担当——红色家书展”先后走进四川宜宾赵一曼纪念馆、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彭堰村何金慧故居、四川巴中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湖南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旷继勋纪念馆。展览分为“信念的源泉”“奋斗的风采”“担当的气概”三个单元,共展出领袖人物、早期革命家、革命烈士和各时期奋斗者的红色家书数十封。其中,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格外重视,精心筹备,对原巡展版本内容进行了丰富和优化,重点增加了30余封毛泽东的家书,展出的红色家书总数达到近百封,辟出专门展厅,以常设展的标准布展,给观众良好的参观体验。
3、梅州书信文化体验馆、湖北云梦家书文化创享大会、“潮汕侨批研学基地”、四川首届家书文化交流会、天台县三州乡“和合家书•乡愁小院”等相继揭牌或举办,家书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渐热。
3月28日,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梅州市分公司等单位支持建设的梅州教育基地书信文化体验馆正式启用。5月13日,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与湖北省孝感市委宣传部、云梦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尺牍情深云梦长”家书文化创享大会暨家书推广季活动,中国最早家书实物的考古发现地湖北省云梦县试图打造家书文化品牌。10月1日,由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蔡少明创办的“潮汕侨批研学基地”在汕头市澄海区落成开放,展示大量华侨家书,亦有青少年传承空间。12月29日,四川首届家书文化交流会暨巴蜀家风研究中心2024年年会在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开幕,现场展示了横跨清末、民国及新中国的数百封家书。12月30日,浙江省天台县三州乡“和合家书•乡愁小院”在牌门村揭牌运营,重点打造家书和书法文化传承基地,在文旅融合方面作出有益探索。
4、家书博物馆研究人员受邀出席家文化、家风、两岸家书、红色家书等系列学术研讨会,民间家书的学术价值进一步凸显。
4月―11月,家书博物馆研究人员先后参加在江苏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与新时代家庭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举办的“中华好家风”专题研讨会,淮北师范大学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家风文化论坛”,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主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民间谱牒文化暨两岸家书的新时代作用交流研讨会”,人大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主办的2024“中国红色文献档案资源库建设”学术探讨会,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中华家文化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并分别以《家书的历史、审美及时代价值》《红色家书传承优良家风》《红色家书的概念、特点及时代价值》《试论两岸家书的多元文化价值》《家书博物馆藏红色家书文献的整理与利用》《家书文化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为题进行了主旨发言。
5、《红色家书:致我的孩子》《中国家书经典》《家书里的新中国》先后出版,家书文化价值进一步彰显。
5月,张丁编著的图书《红色家书:致我的孩子》由红旗出版社出版。9月,罗杨主编、张丁副主编的《中国家书经典》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该书系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编,高雨、袁行霈主编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系列丛书”之一。10月,张丁编著的图书《家书里的新中国》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图书,先后入选“百道好书”“党建好书”“新华荐书”等好书榜单,多家媒体宣传推介。
6、“亲爱的,你好——中国传统家书展”在德国莱比锡举行,中国家书首次出国展广受关注。
10月25―11月1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与德国莱比锡孔子学院共同主办的 “亲爱的,你好——中国传统家书展”在德国莱比锡举行,自清末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15组36封中国家书精彩亮相,向德国观众展示了中国家书文化的独特魅力。著名画家、作家、家书作者赵蘅来到现场,介绍家书背后的故事。中国新闻社、人民网、北京日报、澎湃新闻、中国教育报等国内五家主流媒体发表多篇报道,仅中国新闻网阅读量就达28.4万。德国莱比锡日报和萨克森州电视台均予以专题报道。
7、“勤俭敬信 家道颖颖——曾国藩家书家训家风展”举行,曾国藩家书手稿在北京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
11月14日―12月20日,家书博物馆联合湖南图书馆、娄底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曾国藩故居旅游区管理处主办的“勤俭敬信 家道颖颖——曾国藩家书家训家风展”在人大博物馆举行。展览汇集曾国藩及其家族成员的近百封家书和部分楹联、书法手稿,多视角呈现曾国藩家书家教家风的魅力。北京书信文化主题邮局和家书博物馆制作了关于此次展览的个性化邮票纪念邮资封。12月11日下午,“首都文化直播”对展览进行了一小时的现场直播,直播在北京发布视频号、抖音、快手、微博、北京时间APP等平台同步播出,观看量达41.48万人次。
8、多家媒体采访报道家书博物馆,家书博物馆入选海淀区“十大文博新空间”,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本年度,北京新闻广播、新京报、北青报、大众网、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青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新社、中国档案报等媒体纷纷聚焦家书博物馆,或现场直播,或推出重点报道,家书宣传力度持续增大。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人大博物馆”公众号推出20期红色家书融媒体系列节目“尺素集珍 家国情长”,立体呈现感人家书故事。12月23日,张丁受邀出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大片看总台”纪录片片单发布活动,与著名演播艺术家任志宏一起推介抗战家书。
9、刘谷香、王德耀三百封情书入藏家书博物馆,跨越海峡两岸的传奇爱情故事感动世人。
12月2日,去台老兵王德耀与结发妻子刘谷香36年间跨越海峡两岸的300封情书、两人相关老照片142张等珍贵资料入藏家书博物馆。包括这批情书,本年度家书博物馆共征集各类家书1123封,其中不乏精品,如叶圣陶、凤子致谢开德信札,人大著名教授方汉奇信札,志愿军烈士李征明“图画”家书,贵州高致香家书,北京季嘉先生的军旅家书,深圳黄少阳家书,北京画家徐岩家书,山西医科大学谢皙子教授家书等。
10、家书博物馆团体参观接待创新高,家书文化受到更广泛关注。
2024年度,家书博物馆常设展共接待中央和北京市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参观418批12105人次,小小展厅多次爆棚。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妇工委,全国政协妇工委,国家审计署,海军政治部、参谋部,全国妇联第一书记黄晓薇,国家信访局副局长金艳丽,外交部一局、行政司、亚洲司、边海司,教育部规划司、高校学生司、科技司、语信司、经费监管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事局等重要单位和领导,服务党纪学习教育、优良家风建设,有效发挥了市级廉政教育基地的作用。
作者:张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