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消息/

新闻资料:两岸通邮

发布时间:2008-11-10

 

2008年11月04日 来源:新华网 

    曾几何时,大陆、台湾在地理上是一水之隔,但在信息的沟通上几乎完全隔绝。于是,“家书抵万金”成了那个时代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
    1979年1月,大陆邮电部门响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的号召,提出为沟通两岸人民的信息提供一切方便的主张,相继制订了一系列有关两岸通邮通电的管理办法并采取了积极的步骤。
    1979年5月,大陆开始全面开办寄往台湾的平信业务,6月开始受理挂号函件,海峡两岸通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1988年3月,台当局在岛内民众的强烈呼吁下被迫宣布,台湾民众给大陆亲友的信件可由台湾红十字组织经香港邮局转寄大陆。
    1989年6月起,台湾邮政部门开始直接收寄到大陆的信件,两岸邮件总包直封并经香港、澳门转运。
    1992年9月,海协会与海基会对开办两岸挂号函件事宜进行商谈;1993年4月,双方签署相关协议,两岸开始办理挂号函件业务……两岸邮政业务的交流与合作在不断加深。近几年,两岸的平信通信量每年大约都有80万至100万封。另外,两岸邮政互办业务的种类也在不断扩大。目前,两岸邮政互办业务种类有平常及挂号信函、明信片、印刷品、盲人读物和印刷品专袋。但因为各种原因,两岸一直需要通过第三方通邮,而且互办业务种类也很有限,还无法全面通邮。
    对于两岸全面直接通邮,两岸邮政业者均表示业务层面不是问题。在今年9月的一个两岸邮政发展研讨会上,台湾邮政协会董事长黄书健认为,两岸直接通邮在技术上没有什么障碍。中国通信学会邮政通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渝次说,两岸邮政业者在技术层面交流很好。
    2008年11月4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台北签署《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双方同意开办两岸直接平常和挂号函件(包括信函、明信片、邮筒、印刷品、新闻纸、杂志、盲人文件)、小包、包裹、特快专递(快捷邮件)、邮政汇兑等业务,并加强其他邮政业务合作。双方同意通过空运或海运直航方式将邮件总包运送至对方邮件处理中心,并同意建立邮政业务账务处理直接结算关系。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88616101  62510365
传    真:010-88616101
联 系 人:张颖杰
电子邮箱:jiashumuseum@126.com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我们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