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文章
《半月谈》“普通人的红色家书”系列之十三
发布时间:2006-11-28
对于今天习惯了和平时期安逸生活的中国人来说,战争是什么呢?老人们讲的旧事,博物馆里的历史,还是一则发生在万里之外的电视新闻?一切都太遥远了。当我们回顾起数十年前曾经翻天覆地的革命战争年代,那些宏大的故事,顶天立地的人物,恐怕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激荡起的,除了深深的崇敬,便只有无尽的想象。然而,对于战争的亲历者和他们的亲人来说,那不仅是化为文字和遗物的历史,不仅是为弘扬一种精神而讲述的传奇,而是活生生的事实,因为它牺牲了无数生命,改变了无数生命的航向,还留下了许多关于生命的不解之谜---许多人在战争年代里默默无闻地失踪了,无论生死都没有留下任何确切的证据,就像从未出现过一样。这是不难理解的。然而,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百寿镇65岁的黄定祥老人不相信这个。2005年底,无儿无女、享受农村五保户待遇的他拿着一封50多年前收到的、已经发黄发脆的信和一纸《革命军人证明书》,找到了百寿镇政府,请求镇政府干部帮助寻找失去联系50多年的哥哥黄永新。显然,对他来说,那段散发硝烟的岁月并不遥远,甚至并未结束,因为自己还未收到确切的答复;他提供给政府的那封旧家书,也不是什么应该送进博物馆的历史文物,而是-----
穿越时空的寻人启事
父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男自去年四月间入伍后,经训练三个月后便拨入四十八军,经过了两次的战斗(在去年十月),这次在湖南省邵阳县很安然的得到了解放,男早就想寄信回家告诉这个好消息,就是因为没有空闲,现在告诉大人,我已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我是很光荣的,因为解放军是为人民服务的队伍,不但我光荣,你们也是同样光荣,因为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我们队伍现驻湖南省邵阳县沙家湾学习和生产,因为上级号召生产节约,因为正要建设新中国经济困难,现在军中生活很好,男身体也强健,请大人不劳远念,男工作也很安心,所挂念的就是不知家中情形如何及年老的祖父、伯母、父母亲大人及全家老小安好否,请告之以免男挂念,我希望家中也要节约,对生活上要多劳动生产来解决,不久就有好日子过了,现在我们穷人翻了身,是要分房子田地财产的,余不多言,敬禀祖父及伯母和双亲大人福安,并问家中大小兄弟安好
男 永新叩禀
三月二日
回信请寄湖南省邵阳县沙家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补训师二团三营八连
这便是黄定祥持有的那封信,信是1950年3月2日写的,执笔人黄永新是黄定祥的哥哥,是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信还同时附有一纸《革命军人证明书》,上面用公文体简单地写着:兹有黄永新同志,系1949年10月参加人民解放军,现在45军133师工作,其家属得按人民政府军属优待,云云。证明书上,署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司令员林彪等四位首长,还盖有第四野战军政治部的大印。这便是黄永新留给家人的唯一信物,之后,他便失去了音讯。
黄永新,1949年离开广西老家时仅有20岁。记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后推测,黄永新很可能是被当时已经陷于溃退困境的国民党桂系部队抓了壮丁,他说“经训练三个月后便拨入四十八军”,“四十八军”便是当时的国民党桂系军阀白崇僖麾下的一支精锐部队。1949年,人民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向南进军,担任国民党军队华中防务的白崇僖屡屡败退之余,纠集了自己的嫡系主力部队11个军、26个师,共20余万人,企图在湖南与人民解放军决战。黄永新就是这个时候被匆忙征入国民党军,只训练了3个月便投入了这场注定会失败的战斗。
1949年10月初,以人民解放军第四、第二野战军各一部组成的南进部队中路军,向盘踞在湖南衡阳、宝庆一带的白崇僖部发起猛攻,史称衡宝战役。白崇僖在国民党军内素有“小诸葛”之称,其桂系军队经营已久,其战斗力并非不堪一击。可想而知,尽管人民解放军占有天时、地利、人和,战斗仍分外惨烈。一连数日的激战结束后,我军牺牲为数不小,白崇僖部则主力被歼,残部向广西逃窜。在湖南被歼灭的国民党军中,就有黄永新所在的桂系四十八军,一支号称“最能打”的部队。
黄永新在信中对1949年10月发生的战斗只是一笔带过,说自己“很安然的得到了解放”,显然是不想让家人过多担心。那场战斗在这个被强征入伍的新兵心中留下了怎样的记忆,他是投诚起义,还是作战被俘,我们无从得知,但从信中文字所看,年轻的黄永新已经告别了这段短暂的灰色人生,愉快地接受了新的生活。在人民军队的感召下,他的思想迅速进步,光荣地成为了人民解放军的一员。他在信中,除了家常的嘘寒问暖,通篇都在讲“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生产节约”、“穷人翻了身”等进步思想,充满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正是这封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家书和那张确凿无疑的证书,给了黄永新的家人以极大的欢乐和希望。他们得到了人民政府的军属优待,直到今天,黄永新唯一在世的家人黄定祥仍享受着农村五保户的待遇。但是,黄永新却从此消失了,再也没有片言只字寄来,他的下落成了一个谜。如今,无儿无女、晚景寂寞的黄定祥老人决心寻找这个谜团的最终答案,他显然是在寻找这个世界可能存在的最后的骨肉亲情。
他会找到这最后的希望吗?让我们再次追寻历史的足迹。黄永新所在的45军133师,1949年10月完成衡宝战役后挺进广西,在桂东南执行剿匪任务。1951年,移防广东执行海防和机动作战任务。解放战争中,该师转战14省,歼敌5万余人。1951年4月,该师抽调700多人组成志愿团参加抗美援朝。1952年9月,全师入朝参战,直至1953年6月转入二线,其间均在一线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前后歼敌4000余人,同时也付出了伤亡1800余人的代价。1955年,133师从朝鲜返回国内,驻扎在东北地区。1958年,该师曾参加炮击金门的战役,1969年又参加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甚至直至80年代,该师还参加了西南边境的自卫反击战。
显然,黄永新所在的133师是一支转战南北、屡立奇功、让所有人都不得不肃然起敬的英雄部队,又是一支付出了众多牺牲的部队。这样一支部队,几乎一直在大范围的调动、作战之中,老兵的牺牲、新兵的补充,可想而知是司空见惯的事,与家人失去联系、遗失个人资料都不足为奇;一个普通的士兵,在这样壮烈的历史中穿插辗转,生还的希望又有多大呢?
50多年过去了。在历史深处,黄永新一直在保持沉默。我们愿和黄定祥老人一起,寻求一个美好的答案,来打破这沉默。也许,我们将一无所获;也许,我们得到的只有沉重。但,回顾一个普通士兵的历史,我们得到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普通人为着崇高目标奉献自我的精神,而那比一个确切的答案更为重要。(任何获知黄永新同志线索的人请联系本刊编辑部或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百寿镇人民政府刘学永、莫庆荣,联系电话:0773-8616823 8618298)
半月谈记者 王新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