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文章
《抗战家书》:展现抗战时代的民族心灵(新华社专稿)
发布时间:2007-07-10
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 记者邱夏、张舵
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合作编撰出版的《抗战家书》近日在北京面世。
《抗战家书》中,60多封带着战争硝烟味道的血泪家书、历史照片,以及感人故事,组合成了一部抗战时期的民族心灵史。
钢铁战士的情感深处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不必过悲伤,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家中余产不可分给别人,留作教养子女等用。”这是《抗战家书》中登载的一篇抗日名将吉鸿昌1934年牺牲前写给妻子的遗书。
众所周知,吉鸿昌在牺牲前以手指为笔,在刑场上写下浩然正气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走上刑场前的几小时,吉鸿昌写了这封给妻子的短札,充满了对妻子、儿女深深的关爱之情。
在那个弥散着战争硝烟的时代,抗日将士因转战四方,行止无常,常常无法与家人团聚,更难以收到亲人寄来的家书。
不仅如此,当时的普通百姓在日寇的铁蹄践踏下,同样承受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苦痛与煎熬。
抗战期间,同胞们通过家书传递的,既有满腔的国仇家恨,也有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和对家人的无尽牵挂
“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这封家信发出3个月后,作者——抗日战士程雄,血染沙场,以身殉国。在他的上述绝笔中流露出的不仅有民族大义,还有对未能尽孝的深深自责。
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合作编撰的《抗战家书》共收录了60多封家书。
这些家书,最早的写于“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最晚的写于抗战刚刚结束,涵盖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抗争的全过程。这些家书的作者既有浴血沙场的抗日将士,也有送儿回国参战的爱国华侨,还有亲身经历大流亡的商人、职员等。
父亲的面容在文字中变得“鲜活”起来
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秘书长张丁告诉记者,这些文字,为后人了解当年历史提供了独特角度,真实而鲜活,从而深刻地反映出抗日战争中个体的体验和情感。
《抗战家书》收录了抗战将领左权的几封家书。左权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八路军职务最高的指挥员。在37年短暂人生中,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战斗之余,撰写和翻译了大量军事理论文章和著作,但很少谈及自己,所留下的10多封家书,让后人见识了这位抗战将领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出生3个月就离开了父亲,她在《抗战家书》的首发式上说:“父亲牺牲时,我年仅两岁。我对父亲的了解,是从他所留下来的13封家信开始的……”
这些满载着骨肉亲情的家书,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后,纸张已经变得枯黄,字迹也显得有些模糊,但读来感人至深……
“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上,一时爬到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3个人分在3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左权在这封写给妻子的信中,尽情地倾吐着对家人难以抑制的思念。但在结尾处,他写道:“重复说我虽如此爱太北,但是时局有变,你可大胆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一切以不再多给你受累,不再多妨碍你的学习以及妨碍必要时之行动为原则。”此信写完后不到3天,左权就壮烈牺牲。
“当时是1942年5月,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局势并不明朗,而延安的局势也可能恶化,为了保证母亲全力抗战,父亲才在信中这样说……我深深理解父亲为了民族和国家甘愿舍弃个人利益的高尚情操,也因此更加爱他。”左太北说。
左太北认为,抗战家书的编撰出版具有现实意义。
“那一代人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挺身而出的精神值得我们了解、理解和学习!”左太北说。
家书价值应得到重视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写就的家书,如今成为珍贵的社会财富。
可在互联网、手机通信普及的现在,传统的手写家书,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尘封的家书也遭到了不小的损毁……
张丁认为,在目前博物馆的展览陈列,以及对史实研究中,家书的作用已经被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事实上,这些保存了半个多世纪的家书,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
“作为抗战时代的见证者、亲历者,写信人的视角,在一般史书中很难看到。”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执行会长步平在《抗日家书》的序言中指出,这些家书中包含着修身、齐家、礼仪、教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闪耀着追求真理、争取公平与正义、讲求诚信友爱、提倡无私奉献等传统文化价值的光辉,体现中国文化的本质和中华民族道德的精髓,是民间家书的重要特色。
为了保护家书这一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民间家书抢救行动”已于2005年4月正式启动。
有关部门公开征集散落在民间的家书,最具价值的优秀家书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这些优秀家书还会得到整理和出版。
到目前为至,民间家书已相继出版4辑,分别为《家书抵万金》《红色家书》《任鸿隽陈衡哲家书》以及《抗战家书》。
(新华社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