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文章/

珍惜家書文化(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4-06-25

來源:人民日報 2014年06月19日24 版  作者:張 丁

  
    首屆中國家書文化論壇的舉行,讓許多人懷念起鴻雁傳書的時光——珍惜家書文化

    1894年農歷二月廿一深夜,台北長發客棧的一間客房裡,遠赴台灣經商的程稚周伏案疾書,洋洋五千言一揮而就,五更鼓響,擲筆長嘆,長卷家書中包含著對遠在大陸愛子的多少期待?1948年,兩位孤居浙東鄉下的老人突然收到了離家11年杳無音信的獨子寄來的家書,四目相對,淚水盈眶。

  家書,就是這樣充滿魅力,它讓我魂牽夢縈,不由得就想遠離塵世的喧囂,走進那片寧靜的世界,去探尋其中的奧秘。九年前的一個冬日,上班途中,我偶然聽到了一則新聞,說美國有一年輕人與媒體合作征集美軍戰時家書,編寫了相關圖書且廣受歡迎。聽此消息,我的第一反應是:我們為什麼不能征集家書?中國家書文化源遠流長,積澱深厚,在信息化的時代,傳統的家書是否會變成無用的舊物?於是,一個大膽的計劃浮現出來:邀請文化名人聯袂倡議,尋找權威機構參與主辦,通過征集的方式,廣泛搜集中國家書,通過保管、整理、出版、研究、宣傳等方式搶救家書遺產,傳承家書文化。計劃很快變成現實。2005年早春,全國政協禮堂,春意盎然, 搶救民間家書項目正式啟動。一石激起千層浪。搶救民間家書的消息經媒體報道后,引起較為強烈的反響。一個月就有5000封家書從海內外匯集北京,三個月超過1萬封,兩年達到4萬封。那些塵封已久的文字點燃了人們對日漸荒疏的承載著親情的家書的渴望,在無數國人中引發了共鳴。

  面對一封封滾燙的家書,傾聽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家書文化的巨大魅力逐漸展現出來。九年來,徜徉在家書文化的汪洋大海中,每天都有別樣的風景和吸收不盡的營養,我們對家書價值的認識也不斷深入。

  ——文化遺產價值。首先,家書是一筆重要的物質文化遺產。家書在中國延續數千年,代代相傳,積累豐富,特別是近百年來,留下了大量的家書文獻。這些文獻是人們進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原始物証,也是記錄社會變遷的歷史檔案。其次,家書也具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屬性。作為一種信息溝通手段和情感交流方式,家書是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文化空間,有著相對固定的書寫格式、禮儀稱謂、寄遞送達等操作規范,符合國家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

  ——學術研究價值。一封典型的家書往往會見証一個時代的景象,這是家書獨有的價值體現。各個時期五彩斑斕的家書,從一個側面真實記錄了當時的社會狀況,為后人全面認識那個時代提供了新的視角。家書內容的廣泛性、真實性、情感性,不僅可以豐富重大歷史事件,補充國家歷史的細節,而且可以使那些塵封多年的個人史、家庭史和家族史浮出水面,還原那些被遺忘的歷史人物和歷史細節。

  ——倫理教育價值。家書從稱呼、行文,到祝頌、落款,都體現出較為嚴格的禮儀規范,是家庭倫理及社會倫理的直接反映。其中的父慈子孝、夫妻恩愛、兄友弟恭等情感,能夠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優良的道德操守。長輩寫給晚輩的信,體現了家書的家庭教育功能﹔晚輩寫給長輩的信,反映了傳統的敬老美德﹔兄弟姐妹同學之間的通信,表現了同輩人之間的互相關心、相互鼓勵和共同進步。

  ——藝術價值。中國家書史可以說就是一部書法史。家書是用美麗的中文方塊字寫在特制信箋上的作品,其書法和信箋的完美結合就是一幅藝術品。與有意寫成的書法作品相比,家書裡的書法更加率真和自然,不僅觀賞性強,而且具有感染力,從而使家書成為有生命的書法作品。家書是集郵的母體。那些帶著郵史信息的信封、郵戳和郵票早就成為收藏者的寵兒,其中各個時期經過實寄的家書就更加受到重視。

  當你真正進入家書的世界,便可進入到中國人最私密卻又最有共鳴的情感世界,領略到無盡的風光。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88616101  62510365
传    真:010-88616101
联 系 人:张颖杰
电子邮箱:jiashumuseum@126.com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我们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