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文章
抗日战争70周年《抗战家书》出版(中广网)
发布时间:2007-07-06
中广网北京7月3日消息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之际,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合作编撰,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北京抗战遗存》,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合作编撰,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抗战家书》在京出版。


中国人民抗战馆馆长沈强等领导向社会团体赠书
7月3日上午,《北京抗战遗存》和《抗战家书》出版首发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史、中国华侨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北京市社科联等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北出席了首发式。首发式上,还向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丰台区图书馆、卢沟桥一小、丰台二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等举行了赠书。
抗战遗存是历史的见证物,是过去的历史留给现实的痕迹和印证,是教育世人的鲜活的教科书。北京不仅现在是我国的首都,而且是在中国历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的文明古都、文化古都,在抗日战争时期,北京作为华北重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日本侵华的战略中心和日本在华北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重要区域。标志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爆发的七七事变正是发生在北京。为此,寻找抗战的遗迹,把它们调查考证清楚,再现北京人民八年浴血抗战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京抗战遗存》的出版,是抗战史研究的一项突破。《北京抗战遗存》从历史遗存的角度,回溯北京人民的抗战历史,填补了北京抗战史研究的一个空白,对于广大人民特别是北京市民更直观地了解日伪统治下的北平和北平人民的抗日斗争,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抗战遗存》围绕150处抗战遗存,选取300余幅照片,将历史、现实相互对照,图文并茂,使生于斯、长于斯的北京人民因此更了解自己的周围、更了解自己的城市,更好地发挥抗战文物的历史教育功能。此外,有别于以往对北京抗战史的研究多侧重于军事斗争以及平郊地区民众抗日御侮斗争的特点,《北京抗战遗存》更多地挖掘鲜为人知的、特别是日伪在北京统治的历史遗存,如日伪军政机构、镇压设施等,从而使读者在实物面前引起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沉思。
家书承载着十分厚重、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抗战家书》所录的一封封家书,感情真挚、催人泪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很深的教育意义,为广大人民了解抗战时期普通民众的爱国情怀、悲欢离合提供了新颖的视角。它真实地记录了抗战时期的社会状况、市井民情,也从另一个视角展现了英雄人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再现了那段令人难忘的中华民族抗争史,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将抗战文物以这种形式推介给广大观众,更好地发挥抗战文物作用,也是对文物研究的新探索。
《抗战家书》共选编了60余封民间及名人家书,这些家书最早的写于九一八事变发生不久,最晚的写于抗战刚刚结束,涵盖了14年中国人民抗战的全过程。《抗战家书》通过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张张朴实生动的老照片,再现了那段令人难忘的中华民族抗争史。家书的内容,既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也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牵挂;既有同胞兄弟之间的默默心语,亦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如:“我们早具决心,抗战到底,不问境遇如何,决不作城下之盟,我们当此国难,身为军人,当继续不断努力杀敌,来尽匹夫之责。”“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这一段段的内心独白不仅记载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而且承载着绵长而醇厚的骨肉亲情,真实反映了在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血洒疆场的抗日将士不屈的民族气节,在日寇铁蹄蹂躏下普通民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系国系家的深厚情怀,今天读来仍催人泪下,余味绵长。
(记者黎政祥 通讯员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