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文章
民间家书让历史的面孔更生动(晶报)
发布时间:2009-05-26
2009-5-26 来源:晶报A06版 转载新华社
在这样一个生活日益为电脑标准化与格式化的时代,一个越来越依赖于键盘与鼠标的时代,那些手写的、有着个人气息甚至体温的书信、日记、回忆录等就显得弥足珍贵。新华社报道说,公益文化活动抢救民间家书项目日前正式落户中国人民大学,由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征集保存的数万封家书实物将移交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内容涉及亲子、敬老、手足、爱情、军旅、华侨、两岸等各方面,保存了一大批生动鲜活的历史资料——历史不只是宏大叙事,不只是正襟危坐、高头霁章的正史,也包括由个人记忆组成的细节,这样的历史才是有血有肉的。无疑,这种来自于民间的家书,将使历史的面孔变得更加生动。当学术论文都因为“CTRI+C、CTRI+V”变得千篇一律的时候,这些民间家书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人文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