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文章
九江市退休老教师何仁烯出版《家书集》被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家书文化研究中心收藏(江西网九江频道)
发布时间:2014-06-03
江西网九江频道 2014-05-23 17:08
中国江西网九江讯 谈思宏报道:为了抢救即将消逝的家书,九江市退休老教师、85岁高龄的何仁烯近期出版《家书集》一书,收集了当年与妻子、儿女们的数百封来往家书。现在这本《家书集》已被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家书文化研究中心收藏,并得到了北师大赵勇教授和家书研究中心张丁先生的好评。
《家书集》分三个部分,《夫妻两地书》中记录的是当年家庭生活的艰难,社会的贫穷,工薪的低下,夫妻俩天天为钱算计发愁,几乎难以度日;《给儿女的书信》体现了父母与儿女之间平常、平等的心态交流,了解儿女的学习生活,表示父母对他们的关心;《儿女给父母的书信》则保存了儿女当时的思想与生活的纪录,从中看到儿女们对父母的亲情。
有专家说,平民家书反映的是社会底层的历史印记,记录的是人间至善至美的真情,哪怕一封信上面只有几句话几十个字,其保存的信息都不可复制,都是对历史最原始最真实的记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书是心灵的家园,相对于‘大历史’,家书是‘小历史’。“我非常认同专家的意见,我整理出版这些家书,也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回忆,保存家庭的文化传统有助于社会的文化建设。”从教一生的何仁烯说道。
何仁烯说:“在使用纸笔来往的家书已经绝世或即将绝迹的时候,我的《家书集》出版了,有它的意义,遗憾的是这只是我的人生旅途中一个暂短岁月的家书。文革前的,特别是珍贵的情书,因文革遭灾而片纸无存。因此这本《家书集》在文化传承的高丘之中,只是一点细屑。”何老师在编排、校对家书集的过程中,对这些家书从头到尾诵读了两遍,很有些感慨:感到自己(夫妻)还是尽了做父母的责任,儿女在身边,罗嗦话也多,不在身边,就少不了书信,在简单的文字中还有不少的重复,无非就是一颗爱子之心。三十多年前的文字,今天读来,我还是为之感动,深切地领受到儿女对父母的情感。另外,孩子的兄姐弟之间的互相关心,也是给父母的安慰。“
记者花了半个月时间细读这本24万余字的《家书集》,看到了何老师四个儿女的成长轨迹,感受到了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这些家书留下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的中国历史的痕迹,有一种怀旧的历史感和沧桑感,书信里有文化、有记忆,甚至有人的体温和生命在里面,看到了活的中国,这些得以妥善保存并传承的家书,是对情感记忆的一种缅怀和呵护。正如何老师所说的:”我不希望‘家书’绝迹,愿父母、子女,以及天下有情人,在使用电脑、手机的同时,也借助纸笔来沟通情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