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春秋

当前位置: 首页/ 家书春秋/

花笺上的风景

发布时间:2008-10-17

我是喜欢笺纸的,红八行,暗八行,都买过一点,华宝斋印的复旦大学珍藏名人手札笺,也得到一叠,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印上花草蔬果、山水人物、小说戏文、铜玉古器的花笺,虽是咫尺小景,却意态无穷。

要项上世纪30年代,鲁迅、郑西谛广事收罗花笺,辑印《北平笺谱》,又重印《十竹斋笺谱》,真是让人神往的风雅事。虽然两位的意思,乃在留存版画史料,鲁迅《北平笺谱》序就说:此虽短书,所识者小,而一时一地,绘画刻镂盛衰之事,颇寓于中;纵非中国木刻史之丰碑,庶几小品艺术之旧苑;亦将为后之览古者所偶涉欤。但对我来说,只是玩赏罢了,偶然得到几叶,就放起来,闲来取出,以消磨光阴。

  笺纸的实用功能久已淡化,如今已很少有人来用它写信或抄诗,偶尔有之,大凡也是沾染了一点昔年人物的情趣。但作为闲来的欣赏,固然也趣味悠长。旧时月色,有时也真堪忆念。明末所印《萝轩变古笺》、《十竹斋笺谱》等,大都是临摹前人之作,依样葫芦,而在印制上又运用拱花饾版等技术,使之具有笺纸所特有的绘画特色。

  前些时候,在别人的书房看到《花笺掇英》两厚册,乃王树村先生编集,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9年出版,很是喜欢,但在苏州的书店里买不到,只好拜托哈尔滨的李文越君代为买来。

  《花笺掇英》里有一套六叶的苏州风景,作者杨念伯,字柳谷,我并不熟悉,查《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编者引《韬养斋笔记》,说:杨念伯字柳谷,以字行。善画柳,设色参以西法,尤觉生动。山水清超绝俗,尤擅摹古。又在杨逸《海上墨林》卷三里读到如下的记载:杨柳桥,以字行,常熟人。工画细柳,青溪碧山,自成一派。弟柳谷,画如其兄。杨念伯的生年不可知,至同治、光绪时尚在世,我对这位画人的了解仅此而已。有人说,太平军中有随王杨柳谷,曾转战皖南、赣北等地,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降清,此人就是杨念伯。但凭我那点粗浅的历史常识,这不过是名字相同罢了,绝不会是一个人。

  这六叶苏州风景笺纸,底色不同,画均作单线,所谓风景者,也是画其大概,并不写实,在空间的调度上,实在是很有创意的。

  枫江夜泊,近处是桥,大概就算是枫桥,它横卧水上,两岸垂柳依依,渔船数只,落篷停泊桥畔。隔岸柳荫丛中有屋宇,或就是寒山寺,远处有巍峨的城楼,应该就是阊门了,再远处山峦绵延不绝。整个画面寂然无声,有夜泊的意境。

  虎阜夕照,以虎丘为主体,林木葱郁,寺塔掩映其间,细细推想,似有正山门,沿山道而上,则有二山门(断梁殿)。山前有桥,究竟是望山桥,还是青山绿水桥,不得而知。桥南有河房,想是笙歌丽人之处。河上有舟楫三只,一只是画舫,另

  两只是划子,即顾禄《桐桥倚棹录》说的水果船之类。此时正当夕阳西下,正是山塘开始热闹的时候。

  石湖烟雨,画上的石湖并不开阔,有点像现在的情形,应该是从东北往西南看。近处是绿树成阴,行春桥横跨,一只渔舟从桥的中孔里撑出驶来,撑篙人戴着箬笠,对岸湖边尽是柳树,似乎是在水里,有点像太湖沿岸的景象。远处山峦起伏,即是楞伽山、横山,然而那楞伽塔却落在山腰里,那是为了构图需要而随意画的。

  万峰云泉,画得极满,那是天平山的景致,本来从阊门外去天平山,须越过潼梓门,画上正是这样的情景,两人抬山轿,一人坐轿上,后随一奚奴,沿着山道向潼梓门走去。山上奇峰怪状,苍松丛生,高楼接云,飞鸟绝迹。那高楼或就是看山阁,但形制上画得像庙中大殿,自然也是夸张的。白云泉不知在何处,也无可画,但人在山中,似也听得淙淙泉声。

  胥江晚渡,近处是胥门城垣和城楼,城墙蜿蜒不尽,城外有平桥伸向对岸,并无市廛辐辏的热闹,故不是万年桥,对岸有屋宇杂树,且有类乎城堡的建筑,莫不就是木渎敌楼。远处水面开阔,有船渡人而过。再远就是水岸和山峦,岸边停泊着高桅大船,那是胥江上独有的景象,陈万里先生拍摄的《胥江帆影》,正有着夕阳篷背的一丝凄婉。

  邓尉观梅,邓尉向为观梅胜地,有所谓香雪海之称,图中所画,时序隆冬,玄墓诸山高耸,一轮圆月落在山腰,山中梅树茂密,有精舍数椽,山下一湾溪水,静寂无声,似乎是给寒夜冻住了。溪上有板桥,桥上有高士两人,身穿棉袍,头戴风帽,一人拄杖而行,两人对立,似在喁喁而谈,好像在问梅花消息。童子一人,追随于后,他不会懂得什么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只是冷得瑟瑟发抖。

  这六叶苏州风景,落款不一,署柳谷杨念伯柳谷写柳谷仿古柳谷拟古柳谷,又勾画了松茂阿隆两方印章,大概不是闲章,乃他的别号和小名。

  前人写意风景,实在不能据为典要,只是大致有个意思罢了,对照着想象过去的风景,再考察现在的风景,就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

  笺纸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去制作了,二十多年前,王西野先生请张辛稼、吴养木、徐绍青等几位画过一套梅兰竹菊,我也分得两封,记得也没有用,不知放到哪里去了。去年印出一本《沧浪十八景图咏》,有陈如冬君所绘沧浪濯清等十八幅图,它的题材和尺寸比例恰好可以印一套笺纸,所费无多,却是绝好的玩物。

 

  王稼句(苏州 学者)

2008-10-14 · 来源: 新京报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88616101  62510365
传    真:010-88616101
联 系 人:张颖杰
电子邮箱:jiashumuseum@126.com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我们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