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家书博览/ 战地家书/

硝烟弥漫,难忘家书

发布时间:2006-10-23

    我的原名邵尔谦,后来改叫少康、邵亢,1929年生于北京,1948年7月从北平市立第七中学高中毕业,12月从北平教育部师资训练所肄业。1949年3月自愿参军入伍,在第四战军野特种兵炮兵第二师文工队任队员、演员、乐手、创作员。1950年10月16日入朝作战,1953年10月15日归国。
    我入朝后,大弟邵尔钧在西北区工作。当时,我们志愿军被人们称作“最可爱的人”,备受崇敬,所以弟弟就把我寄去的书信都保存起来。虽然他的工作足迹踏遍西北数省,又历经各次政治运动,但这批家书却得以保存,丝毫无损。直到2002年9月,弟弟终于托可靠的朋友由西安带到天津送到我的手里,实为珍贵。
    入朝作战之初,出于保密,按照志愿军总部的要求,不许我们携带有中国文字的书籍、笔记本、书信,所以,最初半年无法给家里写信,以致家中不知我去了何处,同时我也收不到家中的来信。当时真真切切体会到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心情。据家人后来告诉我,因为想念我,过年时妈妈单独盛一盘饺子,放到小屋的桌子上,再摆上一个小碟、一双筷子,在我的照片前燃起三炷香,表示心意。家里人觉得我生死未卜而心悬两地。
    等到我军进行了五次战役,战局逐渐稳定下来,我们才有工夫写信。当时,为了保密,信中只字不谈战争情况。实际上,在一、二、三、四、五次战役后,我们又进行了1951年秋季反击战,1952年上甘岭战役,1953年金城川反击战等,停战后才回国。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尽管环境非常艰苦,但我们志愿军战士充满了革命豪气和乐观主义精神。我主要从事文艺工作,我们想方设法编排节目,为前线的战友们送上精神食粮。面对流血和牺牲,我们更加珍爱生命。在我们的眼中,阵地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草,都是美丽的风景。至于松鼠等富有生命的小动物,更是我们亲爱的朋友。
    下面刊登的是少康先生在朝鲜战场写回家中的部分信件。


1952.4.1--1

1952.4.1--2


1952.4.1--3

 

 

 

 

 

 

 


1952.4.1--4


1952.4.1--5


1953.4.16--1

 

 

 

 

 

 

 


1953.4.16--2

1953.4.16--3


1953.4.19--1

 

 

 

 

 

 

 


1953.4.19--2

信封1

信封2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88616101  62510365
传    真:010-88616101
联 系 人:张颖杰
电子邮箱:jiashumuseum@126.com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我们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