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家书
发布时间:2006-09-11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著名学者,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1945年9月被正式任命为北大校长,1946年7月至1948年12月在任。胡适未到任期间,校务由傅斯年代理。
胡适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参加“庚款”留学考试时改名胡适,字适之。先生1891年2月17日生于上海大东门外,世为安徽绩溪人。其父胡传(字铁花,号钝夫),清岁贡生,官至淞沪厘卡总巡、台东直隶州知州,有著作《台湾纪事两种》传世。先生一生领尽风骚,1962年2月24日于中央研究院院长任上逝世,享年72。
胡适5岁开蒙,在绩溪老家私塾受过9年旧式教育,打下一定的旧学基础。1904年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并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文章。1910年夏赴美留学,先入康乃尔大学习农科,后转入文科;1915年进哥伦比亚大学,追随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学习哲学。1917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古代中国逻辑方法之进化》。在此期间,胡适热心探讨文学改良方案,并试作白话诗。而与《新青年》主编陈独秀的通信,以及《文学改良刍议》一文的发表,更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文学革命。同年胡适学成归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至此一发而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
五四时期,胡适连续撰写《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文,提倡“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并相继完成《国语文法概论》、《白话文学史》等著作,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而成为现代中国人重要的思想和交流工具起了决定性作用。此乃他最大的名山事业。
在理论倡导的同时,胡适还进行了一些文学创作的“尝试”。其小说、剧本均未见成功,独有出版于1902年的《尝试集》,乃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颇有开拓之功。
文学创作非其所长,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另一主要贡献是输入新思想。其《易卜生主义》、《贞操问题》,当年都是振聋发聩之作。而从问题与主义之争,到《人权论集》,再到主办《独立评论》,胡适始终坚持独立姿态和批判精神。抗战军兴,胡适出任驻美大使;胜利后又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但其始终保持书生本色,不曾背叛五四主义知识分子。
胡适称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并断言其有四重目的: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照他的理解,所谓整理国故,就是用科学方法对三千年来破碎的古学进行一番有系统的研究。故胡适治学特重方法,屡次撰文介绍清儒与西哲的“科学方法”,以至于再三声称他的学术研究都是为了证明并推广其“科学方法”。
胡适治学有两个主要领域,一是中国哲学史,一是中国文学史。尽管《中国哲学史大纲》只出版了上卷,《白话文学史》也没有下编,可这两部书都是建立规范并奠定学科基础的经典性著作。后人可以赞赏,也可以批评,却无法漠视其存在。前者的平视诸子以及历史的眼光,后者的双线文学观念,都是对本世纪学术发展影响甚深的“大胆假设”。另外,他首创新红学,重修禅宗史,以及用历史演进法来研究中国章回小说,都是开一代新风,功不可没。
抗战以后,因奔走国事,再加上自身学术路数的内在限制,胡适学术上未能更上一层楼。晚年沉醉于《水经注》疑案,下力甚大,可惜成果不尽如人意。
(本文录于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胡适卷》陈平原文,特此感谢。)
1948年6月15日胡适校长与出席泰戈尔画展的来宾在孑民堂前留影。(前排右五徐悲鸿,右六胡适,左一季羡林,左二黎锦熙,左三朱光潜、左五马礼;第二排左二王森,左三饶毓泰,左七郑天挺,左八冯友兰,左九廖静文;第三排左五邓广铭)。
【家书原文】
致胡近仁①书
近仁老叔足下:
得六月十三日手书,喜极。此函之前,曾有一书,收到后已奉答,想曾达览矣。
读来书叙年来景况,令我感喟不已。幸佳儿聪悟,慰情当不少。孩童体弱者,不宜过于爱护,宜多令运动,步行最佳;饱受日光空气,胜日食参苓也,此意前函曾略及之,幸留意。
来书谓拟组织一哀情小说,闻之极欲先睹为快,望先将布局始末及回目见示。来书谓“自问脑海尚不耐过剧之运动”。此言非。脑力愈用则愈出,不用则钝废。如钟表中机械,不用则锈蚀之矣。曾文正曰:“精神愈用则愈出”。此言是也。唯须用之有节制耳。
“梦学”,素所未窥,暇日当一研讨之。如有所得,当以奉闻,以为《梦学真诠》之资料。
美、墨并未开战,美兵在墨登岸,占一城死数十人而已,今已将了结矣。此间并不受影响也。
白特森君是此间商人,业保险,其人极古朴可亲也。其夫人待适真如己子,异乡得此,殊不易也。
承规睡少之弊,极是。适平均睡七八时。去国后身体尚好,数年未尝入病院去。
近颇作诗否?有所作乞寄示一二。近读何书?亦乞见示。
匆匆奉白,即祝
珍摄!并请
菊坪夫人②秋安!
适顿首
七月二十三③
注释:
①胡近仁(1886—1935),安徽绩溪上庄人,行名祥木,字近仁,更字堇人,号松臣,又好晓耘、樨禅。胡适族叔。清光绪癸卯入邑庠,乙巳科试,以一等第一名补廪,与胡适过从甚密,情深谊笃,胡适离家后,家事更多委近仁照料。
②菊坪夫人,即胡近仁妻子,石姓,又名木馥(1888—1962)。绩溪七都(旺川)石家人。
③此信约1912—1914年间写于美国康奈尔大学。
近仁足下:
久不通书甚念。唯每得家书,便见老叔笔迹,相思之怀因以小慰。正如老叔读吾家书,亦可略知适近年以来之景况也。近来作博士论文草稿,日日为之,颇不得暇。故亦不能作书与老叔细谈。
近来颇作诗否?昨在友人处借得《小说月报》观之,深嫌其无一篇可看之文章。甚叹李伯元、吴趼人死后小说界之萧条也。
适近已不作文言之诗词。偶欲作诗,每以白话为之。但以自娱,不求世人同好之也。今写二首呈政,以博故人一笑而已。
孔丘
知其不可而为之,亦不知老之将至;
认得这个真孔丘,一部《论语》都可废。
朋友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老叔以革命诗读之,可也。一笑。
适
九月四日
注释:
此信一九一六年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选自东方出版社《胡适家书手迹》
家书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