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
发布时间:2007-11-23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在中国近代史上,很少有人像曾国藩那样,获得的评价是天壤之别,敬爱与痛恨,推崇与咒骂,同加于一身。他在世时就兼有“中兴第一名臣”的桂冠和“曾剃头”、“曾屠户”、“卖国贼”的徽号。关于他的历史功过,至今也难有一个全面的定论。
曾国藩一生成就,可以说都是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化下,能以儒家“孝悌、忠信”作为平生准则为人处世而获得的。
曾国藩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他的家书,是其毕生奉行“孝悌忠信”的生活最为可信的实录。在他的数百封家信中,他以亲切的口吻、流畅的文笔,真实地表达了他所有的成功、失败、得意、困惑的感情。
【家书原文】
沅甫九弟左右:
十三日安五等归,接手书,借知一切。抚、建各府克复,惟吉安较迟,弟意自不能无介介;然四方围逼,成功亦当在六七两月耳。
澄侯弟往永丰一带吊各家之丧,均要余作挽联。余挽贺映南之夫人云:
柳絮因风,阃内先芬堪继武(姓谢);
麻衣如雪,阶前后嗣总能文。
挽胡信贤之母云:
元女太姬,祖德溯二千余载;
周姜京室,帝梦同九十三龄(胡母九十三岁)。
近来精力日减,惟此事尚颇如常。澄弟谓此亦可卜其未遽衰也。袁漱六之戚郑南乔自松江来,还往年借项二百五十两,具述溟六近状,官声极好,宪眷极渥,学问与书法并大进,江南人仰望甚至,以慰以愧。
余惜在军营不妄保举,不乱用钱,是以人心不附,仙屏在营,弟须优保之,借此以汲引人才。余未能超保次青,使之沉沦下位,至今以为大愧大恨之事。仙屏无论在京在外,皆当有所表见。成章鉴是上等好武官,亦宜优保。
弟之公牍信启,俱大长进。吴子序现在何处?查明见复,并详问其近况。
余身体尚好,惟出汗尚多,三年前虽酷暑而不出汗,今胸口汗珠累累,而肺气日弱,常用惕然。甲三体亦弱甚,医者劝服补剂,余未敢率耳也。弟近日身体健否?
再者,人生适意之时,不可多得。弟现在上下交誉,军民咸服,颇称适意,不可错过时会,当尽心竭力,做成一个局面。圣门教人,不外敬恕二字,天德王道,彻始彻终,性功事功,俱可包括。余生平于敬字无工夫,是以五十而五所成。至于恕字,在京时亦曾讲求及知不觉,做出许多不恕之事,说出许多不恕之话,至今愧耻无已。
弟于书字颇有工夫,天质胜于阿兄一筹。至于敬字则亦未尝用力,宜从此日致其功,于《论语》之九思,《玉藻》之九容,勉强行之,临之以庄,则下自加敬。习惯自然,久久遂成德器,庶不至徒做一场话说,四十五十而无闻也。
兄再行。
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公元1858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