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家书博览/ 名人家书/

陈翰笙与“小笙”的故事

发布时间:2006-05-24

    家书捐赠者吴笙,1949年生,现为中国联通进出口有限公司资深经理。写信人陈翰笙先生是她的姨公。


    吴笙女士自述家书背景:

    我的姨公以108岁高龄离开了我们。这位跨越了三个世纪的百岁老人的音容笑貌,他对待世事达观、豁达的态度和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依次为:大笙与小笙,摄于1952年冬、陈翰笙百岁生日留念,摄于1996年

    带着对他的深深怀念之情,我又翻出了三十多年前他给我写的几封信。当时的情景清晰地一幕幕展现在我眼前。

    姨公是我外婆的妹夫,他们夫妇没有子女,在北京期间,较长时间都与我外婆同住在东华门大街的一座四合院里内,外婆和他们夫妇的关系非常融洽。姨婆和外婆在“文革”初期先后去世,当时姨公正在干校“劳动改造”。我母亲孙稚礼从干校回北京送别外婆,临回干校时叫我买鱼肝油寄给姨公。就这样,我和姨公开始了通信联系。因为我的名字中也有“笙”字,所以他在来信中总是称我为“小笙”,自称为“大笙”。

    我不是一个勤于动笔的人,但从那时起直到姨公离开干校,我始终坚持与他通信,想为他排解一点失去亲人的痛苦,为他寂寞的干校生活添一点安慰。姨公总是及时给我回信,而我时常要拖两三个月才回信。1971年他离开干校回到北京,亲友们也陆续回京,我以为自己照顾姨公的任务已完成,逐渐中断了与他的通信联系。回想起来,与姨公的这段通信,获益最多的还是我,每封信都使我得到启迪、教育。

【家书原文】

小笙:
    三月廿四日来信已收悉。很高兴知道你曾返北京一次,而现在又在厂里工作了。
    来信提到你工作问题。我想同你谈这个问题。旧社会里青年就业(找工作)的矛盾是什么呢?有钱读大学或专门学院的人可以得到好位置。家里没钱的读不起大学的人只能当学徒,至多做中等技术的事。钱是主要的矛盾。毕业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现在大不相同了。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就被分配工作了。钱不再是主要的矛盾了。因此矛盾转为校内校外的工作好不好了。工作好坏便成为主要的矛盾。因此,过去常常凭藉资格或人情而得到好位置。现在却不同了。要看工作好不好才能希望能否得到好位置、满意或得意的工作!
    新社会里大家都在创业。新制度正在逐步建立起来。今后定有机会提拔好青年进专门学校读专门东西。只要把目前的、当今的工作(不管什么工作)搞得很好,搞得大家都满意,那总有一天有机会上进,再入专门学校学习一门高等技术!
    所以我如果现在站在你的地位的话,我一定要专心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要告诉人家(你父亲当然要知道才好)喜欢将来去学习什么。要托人告诉你将来有什么机会。人家一面知道你本质工作做得好,同时也知道你有志气上进。人家自然来帮你的忙了。不必告诉太多的人。告诉你父亲和你的知己的同事就行了。
    在本职工作中,不管什么工作,总可以专心学习一些东西,举一个例子。细心体会人家愿意你怎样做事,你就把事做好了。再一个,关心人家有什么困难你就替人家解决了困难问题,人家就认为你是好心人,诚心为人服务的。反之,如果你只想自己一面的方便或责任,而不顾到人家的不方便和要求,那就方圆不相纳、两方不对头了。观察好的工人如何做事的,也是一种学习。体会到毛主席的语录而实用之,使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就更是一种学习。我们都是在工作中学习的。同时在学习中(学习时期)工作。过去有人要我教一门新的功课,我曾大胆地教了,在教书中自己学习。现在我学习毛主席的哲学,我就用在“讲用会”上发言。形势、条件不断在变化。因此我们都要不断的学习。学习就是工作,工作中也要学习。这是辨证的看法。学习→工作→学习。
    但是,现在的学习是在现在的工作中学习。将来进入专门学校去学习,那又是另一种门类的学习。把现在应该学习的学好,那就更有机会进入另一种门类的学习了。换句话说,现在的工作做得好好的,那就会有机会转入另一种部门的、更高的、更专门的学习了。所以,如果体会到这些道理,就既能安心工作,并且会把工作做得好好的。
    你不是喜欢我给你诗稿看吗?下面是我最近写的几首。

                      卷心菜 
        
                           大地春回柳色新,      
                      喜闻南越捷如神。 
                     自由王国可争取,
                      敢战人民定翻身。


                         迎春

                      风伯逢春来,舒和暖日回。
                      寒林笑相迎,花坞欣欲催。
                      窗外多鸣鸟,炉中减余灰。
                       军民赴公社,播谷喜同陪 。


                         劳动赞

                            雨降消尘氛,
                            汗流息劳筋。
                            文明仗人力,
                             工苦创奇勋。 

   你妹妹由复兴大街写来的信,我已回复了。她也希望能在最近的将来来你处,同你一起工作。
   请代我向你父亲问候。
   祝你们都安康。

                                       大笙,四月四日

    这三封家书及其背景故事已收入民间家书第一辑《家书抵万金》(新华出版社2006年1月版)。


家书原件:


信封

信1——1

信1——2

 

 

 

 

 

 

 

 


信2——1

信2——2

信2——3

 

 

 

 

 

 

 

 


信3——1

信3——2

信3——3

 

 

 

 

 

 

 

 


信3——4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010-88616101  62510365
传    真:010-88616101
联 系 人:张颖杰
电子邮箱:jiashumuseum@126.com
法律顾问:陈茂云律师
我们的家书